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_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介绍|

xuanhujiaoyu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又称为翼下颌注射法,是一种牙科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使针尖达到下颌支内侧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麻药扩散后,能有效麻醉下牙槽神经,从而为下颌牙齿的拔牙术或相关牙科治疗提供充分的麻醉效果,确保手术或治疗的顺利进行。

名称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英文名称

block anesthesia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别名

翼下颌注射法

应用学科

口腔科
目录

概述

概念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又称为翼下颌注射法,是一种牙科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使针尖达到下颌支内侧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麻药扩散后,能有效麻醉下牙槽神经,从而为下颌牙齿的拔牙术或相关牙科治疗提供充分的麻醉效果,确保手术或治疗的顺利进行。

分类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口内注射法和口外注射法。

1、口内注射法

(1)体位:患者取坐位,大张口,使下牙面与地面平行。

(2)注射点:选择翼下颌韧带中点外侧3~4mm处的黏膜作为刺入点。

(3)过程:将注射器置于对侧双尖牙区,使针筒与面部中线成45°角。注射针应高于下磨牙面约1cm,并保持与之平行。从注射点刺入,继续进针约2.5cm,直至针尖触及下颌升支内侧骨面。确认回抽无血后,注入麻药2ml。

2、口外注射法

(1)神经沟投影位置:从耳屏前缘至下颌下缘与嚼肌前缘相交点作连线,该连线的中点大致对应于下牙槽神经孔上方的下牙槽神经沟的投影位置,即麻药的注射目标区域。

(2)进针点:沿下颌下缘,取下颌角至嚼肌前缘连线的中点作为进针的刺入点。

(3)进针行径及深度:从刺入点到注射目标区域的连线,即为进针的行径。进针深度需根据个体解剖差异调整,以确保针尖能准确到达注射点。

(4)过程:在针头上套上消毒橡皮片,并根据刺入点至注射点的实际距离在橡皮片上做好标记。从刺入点开始进针,紧贴下颌升支内侧推进,当橡皮片触及下颌下缘皮肤时,表示针尖已接近或到达注射点。此时确认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入麻药3~4ml,以麻醉下牙槽神经。

麻醉范围

麻醉范围包括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的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和下唇。

麻醉目的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目的是为了麻醉下牙槽神经,以减轻或消除下颌牙齿区域手术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

麻醉效果

同侧下唇肿厚、麻木,探刺无痛反应。

适应证

1、下颌麻醉侧所有牙齿的牙体、牙髓治疗、根尖周病、牙周及牙槽手术。

2、对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域,或者局部存在炎症和肿胀,不宜进行浸润麻醉的情况。

3、下前牙至第一磨牙的颊侧牙龈、黏膜软组织,以及下唇的小手术。

4、适用于需要一次性拔除一个区域多颗牙齿的情况,例如下颌牙齿的拔除,或者当浸润麻醉失败时。

禁忌证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无绝对禁忌证,但其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

2、穿刺进针区域存在感染或炎症的患者。

并发症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等,而全身并发症包括晕厥、过敏反应及中毒等。

1、局部并发症

(1)疼痛和水肿:疼痛和水肿是局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局麻药变质、混有杂质或未配成等渗溶液;注射针头钝、弯曲或有倒钩;注射针头刺入骨膜下,造成骨膜撕裂;患者对疼痛敏感等。

(2)血肿:血肿通常在注射过程中由于刺破血管而形成,多见于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刺破翼静脉丛,或局部浸润麻醉时刺破小血管。临床表现为局部迅速肿胀,皮下或黏膜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数天后转变为黄绿色,并缓慢吸收消失。

(3)感染:感染可能由于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针头被污染或注射时穿过感染灶引起。一般在注射后1~5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开口受限或吞咽困难。有些患者还会引起全身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4)注射针折断:注射针折断是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注射针质量差,缺乏弹性;术者操作不当,进针时突然改变用力方向使注射针过度弯曲,或刺入骨孔、骨管或韧带时用力不当;患者躁动,突然摆动头位等。

(5)暂时性面瘫:暂时性面瘫一般多见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进针时针尖未能触及骨面,向后越过下颌支后缘或向上越过下颌切迹,将麻药注入腮腺内而导致面神经被麻痹。表现为注射后数分钟,患者面部活动异常,注射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下垂。

(6)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等。

2、全身并发症

(1)晕厥:晕厥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的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可能由患者的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以及疼痛等因素诱发。发作前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临床检查时,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无力、脉搏快而弱。如果情况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以及短暂的意识丧失。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多见于注射酯类局麻药后,分为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两种类型。即刻反应在使用极少量药物后立即发生,表现为严重的类似中毒症状,轻者可能烦躁不安、胸闷、寒战、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惊厥、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延迟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

(3)中毒:中毒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血液循环的局麻药总量超过了该药物的分解速度,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过量反应。其原因主要是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或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中毒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恶心、呕吐、气急、多汗及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发绀、惊厥。抑制型则症状不明显,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甚至呼吸心搏停止。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