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正骨手法是医生用手的一定技巧动作,治疗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等的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拔伸、捺正两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被称为正骨八法。今又发展为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等新八法。
手摸心会是现代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之一,是传统中医摸法与现代西医检查手段相结合诊断骨伤疾病的方法,可使医者在头脑中对病人患处产生立体形象。其中阅片的过程容易引起重视,而手摸心会的传统过程则容易被忽视,其实阅片后只能在头脑中形成平面印象,而触摸患肢局部的感觉才是骨折移位的真是状态,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在触摸时先轻后中、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在体内的实际情况,结合阅片所看到的平面像,在术者的头脑中形成骨折的立体形象,这样才能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一)、手摸心会歌诀
手摸心会及阅片,立体形象脑中现;手随心转胸成竹,法从手出更完善。
(二)传统摸法的用途及常用手法
摸法又称摸诊。通过医者的手对损伤局部进行认真触摸,以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判断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在没有X线设备的情况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运用摸法,也能够对许多损伤性疾病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摸法的用途极为广泛,在骨伤科临床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1、主要用途
(1)摸压痛: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程度来鉴别损伤的性质种类,直接压痛可能是局部有骨折或伤筋,而间接压痛(如纵轴叩击痛)常提示骨折的存在。长骨干完全骨折时,在骨折部出现环状压痛。斜形骨折时,压痛范围较横断为大。压痛面积较大,程度相仿,表示是伤筋。
(2)摸畸形:当发现有畸形时,结合触摸体表骨突变化,可以了解骨折或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方向以及呈现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情况。
(3)摸肤温:根据局部皮肤冷热的程度,可以辨别是热证或是寒证,并可了解患肢血运情况。热肿,一般表示新伤或局部积瘀化热、感染;冷肿,说明寒性疾患;伤肢远端冰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表示血运障碍。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4)摸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即为异常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检查骨折病人时,不要主动寻找异常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
(5)摸弹性固定:脱位的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在摸诊时手中有弹力感。这是关节脱位特征之一。
(6)摸肿块:首先应区别肿块的解剖层次,是在骨骼还是在肌腱、肌肉等组织中,是骨性的或囊性的,还须触摸其大小、形状、硬度,边界是否清楚,推之是否可以移动及表面光滑度。
2、常用手法
(1)触摸法:即用手指置于伤处细心触摸,范围先由远端开始,逐渐移向伤处,通过对伤处的触摸,辨明损伤的局部情况。了解损伤和病变的确切部位,有无畸形、摩擦征,及皮肤温度,有无波动感等。
(2)挤压法:用手挤压患处上下、前后、左右,根据力的传导作用来判断骨骼是否折断。检查肋骨骨折时,常采用手掌分别按胸骨及相应的脊骨,进行前后挤压。检查骨盆骨折时,常采用两手挤压两侧髂骨翼。此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检查骨肿瘤或感染患者,不宜在局部大力挤压。
(3)叩击法:本法是利用拳头对肢体远端的纵向叩击所产生的冲击力来检查有无骨折的一种方法。检查股骨、胫腓骨骨折,可采用叩击足跟的方法。检查脊椎损伤时可采用叩击头顶的方法。检查四肢骨折愈合情况,常采用纵向叩击法。
(4)旋转法:用手握住伤肢远端,作轻轻的旋转活动,以观察伤处有无疼痛、活动障碍及特殊的响声。本法常与屈伸法配合应用。
(5)屈伸法:用一手握住关节部位,另一手握伤肢远端,作屈伸活动,若关节部位出现剧痛,说明有骨与关节损伤,根据屈伸的度数可了解关节活动功能。旋转法与本法常与患者主动的屈伸与旋转活动进行对比。
摸诊非常重视对比,医者在摸诊时,须善于将患侧与健侧作对比,而后才能正确地分析通过摸诊所获得的资料。应用四诊辨证时也常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帮助诊断。如望诊与量法主要是患侧与健侧比形态、比长短、比粗细、比活动功能等;此外,治疗前后的对比,如对骨折、脱位复位前后的对比,功能恢复过程的对比,对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有帮助。
其他
1、《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2、王伯恭.《中国百科大辞典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3、张士波.《骨科歌诀白话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邢玉瑞.《中医方法全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
5、施杞.《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