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气_疠气介绍|

xuanhujiaoyu

疠气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统称。当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其伤人则发为疫疠病。

名称

疠气

英文名称

pestilential qi

别名

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

应用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出处

《温疫论》

概述

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统称。当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其伤人则发为疫疠病。

致病途径

疠气可通过空气传染,多从口鼻侵犯人体而致病,也可随饮食污染、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而发病。

疫疠病

疠气种类繁多,其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疫疠病,又称疫病、瘟病,或瘟疫。例如,时行感冒、痄腮(腮腺炎)、烂喉丹痧(猩红热)、白喉、天花、疫毒痢(中毒性痢疾)、肠伤寒、霍乱、鼠疫、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以及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AID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都属感染疠气引起的疫病,包括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致病特点

疠气的致病特点包括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疠气可通过空气、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因此,有无疠气接触史是诊断疫疠病的重要依据。当处在疠气流行的地域时,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凡触之者,多可发病。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暴戾,故其伤人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常见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病状。《温疫论》述及某些疫病,“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足见疠气致病的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不同疠气致病,具有一定的特异选择性,从而在不同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病证。疠气种类不同,所致之病各异。每一种疠气所致之疫疠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所谓“一气致一病”。同一种疠气对机体致病部位又具有定位性,即某种疠气可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病,故患同一疫疠病的人群,大都症状相似。如痄腮,一般都表现为耳下腮部肿胀。疫毒痢,大都表现为壮热、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液等症状。

产生因素

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措施不当和社会因素等。

1、气候因素

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早、酷热、洪涝、湿雾瘴气等,均可孳生疠气而导致疫疠病的发生。如霍乱等病的大流行与此类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环境卫生不良,如水源、空气污染等,均可孳生疠气。食物污染、饮食不当也可引起疫疠病发生。如疫毒痢、疫黄等病,即是疠气随饮食入里而发病。地震等地质灾害也易形成疠气的流行。

3、预防措施不当

由于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触之者皆可发病。若预防隔离不好,也往往造成疫疠病发生或流行。故《松峰说疫》云:“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器皿送于无疫之家,而无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服、饮食、器皿。”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疫疠病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影响。若战乱,或社会动荡不安,或工作环境恶劣,或生活极度贫困等,则易致疫病发生和流行。若国家安定,且注意卫生防疫工作,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疫和治疗措施,疫疠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日常建议

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适当运动等措施,有助于帮助抵御疠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生活建议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果需要到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维持良好的免疫力。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区域,减少与病患的接触。

5、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拥挤的空间。

饮食建议

1、确保食物清洁,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的肉类和海鲜,以防食源性感染。

2、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正气。

3、饮食要适时、适量,有一定的节律和节制,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建议

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提升身体抵抗力。

其他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1-152.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