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证候_太阴病证候介绍|

xuanhujiaoyu

太阴病证候

太阴病是以脾阳虚衰,运化失职,寒湿内盛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太阴病证候是太阴病中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总称。根据证候特点,可对太阴病进行辨证,主要有表证与里证之分。

名称

太阴病证候

概述

概念
太阴病是以脾阳虚衰,运化失职,寒湿内盛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太阴病证候是太阴病中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总称。根据证候特点,可对太阴病进行辨证,主要有表证与里证之分。
解读
太阴病证候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
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应用领域
1、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伤寒论》273条)
本条为太阴病的提纲证。太阴在脏为脾,属土性湿,主运化而司大腹。太阴为病,脾阳虚衰,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湿阻气滞,故腹满;脾虚不运,故食不下;升降失常,浊阴不降,故呕吐;清气不升则下利,且愈利则脾愈虚,脾愈虚则利更甚。寒凝脾络,故时腹自痛,喜温喜按。以上诸症,反映了脾阳不足、寒湿内盛、升降失司的本质特征,为太阴病的主要脉症,故为太阴病提纲。
本证腹满不同于胃家实之腹满,胃家实之腹满属热实内结,腑气不通,治以下法。本证为脏寒生满病,病属虚寒,故法当温中散寒,健脾燥湿。若以满为实,误投苦寒攻下剂,则更伤中阳,阴寒结聚,可导致胸下结硬。
2、证候分析
太阴病的发生,可由三阳治疗不当,损伤脾阳而陷入;也可由于内阳虚怯,风寒之邪直犯而起病。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气虚湿阻,中焦气机不利,则腹满;阳虚寒凝,腹中挛急,则时腹自痛;阳虚寒湿内盛,水液不化则口淡不渴;寒湿下趋,并走于下,故而自利;脾病及胃,脾虚失运,胃失和降,则食纳减少,或见呕吐;脾主四肢,中阳内虚,不能温煦四末,则四肢欠温;脾虚气弱,脉气亦鼓动无力,故脉沉缓而弱。
3、辨证要点
本证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辨证要点。
4、证候分类
太阴病的证候有表证、里证之分。太阴病表证,乃素具太阴体质,又复感外邪发病,以脉浮、发热恶风、肢体痛楚为主要证候特点。太阴病里证,由于体质因素及感邪程度的不同,又有里虚证与里实证之分。里虚证,以自利不渴为特点;里实证,以腹满时痛、大实痛为特点。

其他

参考文献
1、姜建国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09月
2、吴承玉.《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