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化饮为治疗水饮证的方法,水饮是指上中二焦阳气不足,水液运行迟缓,部分津液停滞于某一局部,影响气机的畅通,而发生的一种疾病。此证之起,源于脾胃与肺的气化运行失常,水液失去正常输布而成。如残存于胃而下注于肠间;或已被蒸腾泌别之精微,因脾虚不能尽散于全身内外,留伏于心下,随气上逆胸膈而射肺;或停滞于三焦,阻碍胸胁气机的升降;或溢于四肢,不能为汗而外出等,都可使水液停滞为饮,故名为水饮。
至于治疗方法,外邪内入壅塞肺气而为停饮者,治宜解表蠲饮,泻肺利气;中虚而饮泛胸膈者,治宜散结通阳,和中涤饮;饮停心下,治宜温中降逆,和胃运脾;饮留胃肠,治宜降逆温胃,行气下结;饮流胁下,轻则通络涤饮,重则攻下逐饮,后用健脾温肾以扶正气,总宜酌情立法遣方,不必拘泥。
(一)水饮犯肺
1、寒饮射肺
主证:喘咳胸满,甚则不得平卧,痰涎挟泡沫不时咳出,每因感受外寒而发作,初起兼而恶寒发热等表证,头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解表蠲饮。
方药:小青龙汤。
2、热饮壅肺
主证:咳喘息促,吐稀涎,面赤喉哑,汗出,口渴,舌红苔黄津少,脉洪数。
治法:清热涤饮,宣肺降逆。
方药:麻杏甘石汤。
(二)饮停膈间
主证:胸膈痞满,干呕吐涎沫,头眩冒,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卧,早起眼胞肿如卧蚕,舌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温胃,降逆,涤饮。
方药:半夏茯苓丁香汤。
(三)饮留心下
主证:头晕目眩,气短心悸,背寒胸痞,心下逆满,舌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降逆涤饮,利气和中。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
(四)饮留胃肠
主证:呕吐涎沫,心下痞满,腹胀,口舌干燥,肠中水声沥沥,大便有时燥结,有时溏泻,小便黄少,舌上白黄苔,脉沉有力。
治法:利气逐饮。
方药:己椒苈黄丸。
(五)饮留胸胁
1、轻证
主证:咳嗽牵引胸胁疼痛,吐痰涎泡沫,发热,或寒热往来如疟状,舌苔白滑,脉弦缓。
治法:通络涤饮。
方药:香附旋复花汤。
2、重证
主证:肋下胀满而痛,咳唾呼吸疼痛更甚,干呕,短气,午后发热汗出,舌苔白,脉沉弦。
治法:攻下逐饮。
方药:控涎丹。
其他
1、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2、王再谟.《中医内科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