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火神派是民间对一个中医分支流派习俗化的表述,也称扶阳派,其发端于清朝蜀地。该流派有着鲜明的学术特色,临床以应用姜桂附等温热药为显著特点。
火神派是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中医思想的产物,以重元为理论特色。
1、强调人体本元。生命自胎始就形成的元气,对人体生长、发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呵护元气,才能保障人体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2、重视气机枢转。生命的机制在于气机的规律运行系统,如同地气上升化而为云,天气下降化而为雨。即水火既济、坎离相交。失去这一机制便会导致疾病丛生。
3、擅用姜桂附等温热药物。火神派认为生姜、肉桂、附子等与人体元阳关系密切的药物,经历代医家临证确效,能够促进先天之本与后天之养的互相增益。
火神派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地域因素等。
1、理论渊源
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以及李东垣、王好古、张景岳、黄元御等注重阳气的医家学术思想所影响,火神派医学流派逐渐形成。
2、时代背景
清乾隆以后,温病学发展至鼎盛,医界逐渐形成了用药寒凉轻灵的风气,日久形成一种恣用寒凉的流弊,所谓“时方派”。郑氏从重阳气的观点出发,批驳了“畏温热而喜寒凉”的倾向及对附子等辛热药物的偏见。在这种形势下,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两书中提出了火神派的学术观点。
3、地域因素
四川地区盛产附子,川人常以附子为食品。四川医家历来有用附子的传统,正是这些医家应用附子的长期经验积累,才为火神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又因四川地区为盆地,气候潮湿,湿胜则阳微,体质多为阳虚,这也是火神派在四川兴起的原因。
火神派的代表人物郑钦安,其强调重视阳气,善用附子等温热药物,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用药经验。他的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等奠定了火神派的理论基础。郑钦安对阳虚证的辨识和治疗有着深刻的见解,为火神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其他
[1]张建伟,周阳.火神派形成因素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153-15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