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背景
张朝震,字东川,河南渑池人。生卒年代失于稽考,约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道光年间)。少年时期初攻儒学,及至弱冠,开始对医学产生兴趣。遂弃举子业,发奋研读医著,并泛览历代方书,医术遂大进。
张氏平日淡泊寡言,不求名利。其在中年以后迁居山西潞城。1885年(光绪十一年)主管潞城捕廉(侦访、稽查工作),公余为人治病。卸任后,曾到过上党,为其友人刘鼎新所延留,后出示所撰《揣摩有得集》一卷。卷帙虽少,然皆张氏“三十年历经亲验之方”,是作者临证苦心揣摩、研求医理之结晶。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刘鼎新的赞助下,此书刊行问世。
张氏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临床疗效,是由于刻苦钻研,认真临证,善学古人而又不泥信古说。他不以空泛的说教误人,立方遣药以实效为基础。他曾对刘鼎新说:“读古人医书,当融会其理,理既悟,然后察地气之燥湿,酌时令之寒燠,审病体之强弱,随证施药,不可拘古人成迹。”所订治疗方剂,几乎很少能找到他抄袭古方的痕迹。而据证所拟诸方,又多属配伍精当,有一定法度;对处方中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法等方面,也有较严格的要求。这部《揣摩有得集》记录了张朝震所治幼科、女科、男科杂证共九十余方,详其主治及服用法,是一本有实际临床参考价值的医方著作。
内容简介
一、小儿科
据刘氏序言称,张朝震于临床各科“尤精小儿科”,他对初生幼儿诸病的治疗,主张以和中养脾为主,切忌用攻下或凉散的药物,以致元气伤损。对乳食婴孩及稍长幼儿诸证,强调辨证明细,以症查方,避免误诊误治。张氏介绍了小儿脾胃病症、急慢惊风、咳嗽、脾疳、脐风、胎毒、感冒、伤乳、小儿虚热、自汗、盗汗、夜啼、痢疾、麻疹等多种儿科常见病的治疗方剂,其中以下诸方,似更切于实用。
1、面色白瘦散:治小儿气虚体弱,火不生土,脾肺不足,面色苍白泛青,脾寒泄泻。方药组成为:小米锅粑四两,蔻米(研)、砂仁(炒)各五钱,莲肉(炒)二两,扁豆(炒)一两。共研细末,用红糖和成块,每天早晚服二钱,开水送下。
2、加减平胃散:治小儿头热、手热、手心干热,内积有食,外受感冒。方药组成为:扁豆(炒)、苍术(炒)、归身、槟榔各一钱,蔻米(研)、川朴(炒)、酒芩(炒)、苏梗各三分,炙草四分,姜一片,水煎服。
3、调中汤:治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方药组成为:潞参、白术(炒)各一钱半,云苓一钱,炮姜、炙草、蔻米(研)各五分,砂仁(炒)八分,木香一分,官桂、扁豆(炒)各一钱。水煎服。
4、温中汤:治小儿体弱,脾胃虚寒,吐泻,面色青白。方药组成为:潞参、白术(炒)各一钱半,炮姜、炙草、蔻米(研)各五分,公丁香一分,水煎温服。
5、助胃汤:治小儿脾胃虚寒以致吐泻,饮食不化。方药组成为:潞参、白术(炒)各一钱半,云苓、山药(炒)、砂仁各一钱,炙草五分,公丁香、木香、蔻米(研)、肉蔻(煨)各三分,水煎服。
6、痢疾奇方:治小儿一切暑热痢疾,或红或白,或兼呕不食。方药组成为:扁豆(炒)一钱半,当归身、青皮、白芍(炒)、槟榔、黄芩、川朴(炒)、半夏、地榆(炒)、滑石、生草各五分,焦楂一钱,姜连三分,木香二钱。水煎冲入红白糖三钱服。
从上述诸方可以大致看出,张氏治小儿病证,十分重视调理脾胃的功能,所拟温养脾胃的方药,根据幼儿脾胃“全而未壮”的特点,反对峻补、腻补,处方主治明确,配伍精契,于护温养脾胃的同时,注意和中行气或驱除积滞,即便是“痢疾奇方”亦配以健脾和中降逆之品,立方颇有深意。
二、女科
本书的女科病证较少,计有月经不调、血崩、产后诸病,带下等。现介绍以下四方及其主治。
1、补中归脾汤:治妇女一切血崩。方药组成为:生芪、潞参各五钱,归身炭、白芍炭、白术(土炒黑)各三钱,姜炭五分,胶珠二钱,乌梅炭、芥穗(炒黑)各一钱半,生草八分。童便、水、黄酒煎服。
2、大健脾汤:治妇人产后泄泻。方药组成为:潞参一两,白术(土炒)、山药(炒)、扁豆(炒)各五钱,诃子肉(炒)、龙骨(煅)各三浅,姜炭、乌梅炭、肉蔻、云苓、砂仁(炒)各一钱,大枣一枚引,水煎服。
3、补气和中汤:治妇人产后痢疾。方药组成为:生芪五钱,洋参、青皮(炒)、石莲子(炒)乌梅炭各一钱,归身(土炒)、扁豆(炒)、焦楂各三钱,白芍、法夏各一钱半,生草六分、川朴(炒)五分,木香三分。水煎,冲入红白糖五钱温服。
4、产后久痢方:生芪、潞参各三钱,白术(炒)、山药(炒)、扁豆(炒)各二钱,砂仁(炒)、诃子肉(炒)、莲肉、焦楂各一钱半,归身五钱(土炒),乌梅(炒)、炙草各一钱。
又产后痢疾和产后泄泻,俱忌用攻下凉药。上述治泄泻、痢疾诸方,均能结合产后病理特点,疏方或照顾气阴,调中健脾;或养血行气,止泄疗痢,因人制宜。其中“产后久痢方”,于补中益气、健脾涩肠的同时,重用当归身养血,说明产后久痢在治痢的同时,必须注意气血调补作为重要的辅佐治则。
三、男科杂病
张氏所说的“男科杂病”,以内科病证(如痢疾、遗精、吐血、便秘、咳嗽、臌症、水肿、鹤膝风、霍乱……)为主,尚包括牙痛、目翳、鼻衄、咽喉肿痛、疔毒、痔漏、黄水疮、瘰疬、刀伤、跌打损伤等属于口腔、五官、外科、伤科等多种病证。现选介以下数方。
1、润肠煎:治一切大便秘结;或年老久病之人,气虚血亏,不能生液而致大便燥结。方药组成为:生芪一两,当归、大麻仁(炒)各五钱,肉苁蓉(洗净)一钱半,郁李仁三钱,胡桃(带皮打碎)一枚。水煎服。
2、健脾温中丸:治年老天凉咳嗽,或久病气虚咳嗽,脾胃虚寒者尤宜。方药组成为:潞参二两,白术(土炒)、杏仁(炒)、法夏、归身各一两,炮姜、附子、橘红、川芎(炒)、炙草、上元桂各五钱,紫菀(炙)八钱,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早晚开水送下三钱。
3、久痢除根方:凡脏府虚寒,人偶得暑热痢病,误服凉下大过之药,使脾胃受伤,日久不能除根者宜。方药组成为:潞参五钱,白术(土炒)、山药(炒)、薏米(炒)、芡实(炒)各三钱,砂仁(炒)一钱,神曲(炒)、麦芽(炒)各一钱半,姜炭五分,扁豆(炒)、桑螵蛸(盐水炒)各二钱,复盆子(盐水炒)五钱。水煎服。
4、流鼻血方:泽兰六钱,生地、熟地、归身炭(土炒)各五钱,荷叶为引。水煎服。
上述四方,润肠煎师李东垣润肠丸方意,但方药成大不相同,具有润便通结、兼补气血的作用。方中用归、芪、苁蓉、胡桃肉,尤宜于高年气阴不足便结患者。张氏用健脾温中丸治疗年老感寒或久病气虚所致之咳嗽,内有温补脾肾之利,寓有补土生金、扶正固元之意;如属新感风寒,当非所宜。“久痢除根方”除一般健脾调中诸药外,妙用桑螵蛸、复盆子(俱用盐水炒)二药以温摄肾气,因为久痢脾肾俱虚,不耐苦寒之品,此方药性平和,照顾全面而较少流弊。“流鼻血方”功能养阴止屺衄,组方稳妥,切于实用,可治一般鼻衄患者。
流传版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