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论_温热论介绍|

xuanhujiaoyu

温热论

《温热论》为温病通论著作,由清代叶桂(天士)口述,其弟子顾景文执笔著录,全文十分简短,仅四千余字。为温病学说的奠基性著作。叶氏在此书中提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并论述了卫气营血相应的治法。此外,叶氏对通过观察舌象、皮肤斑疹及验齿来诊断温病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方面也有独到的论述。

名称

温热论

异名

《温证论治》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此书乃是叶桂携徒弟游于太湖洞庭山,在舟中口述,由弟子顾景文执笔著录,本是叶氏师徒之间的问答授课,原无书名,后因整理者不同而形成两种传本。

作者简介

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家。叶氏出身于世医之家,自幼随父习医。十四岁丧父,立下业医之志,探求医学,孜孜不倦。凡有擅长医术者,无论遐迩,均上门以执师礼。据说十年之间,从师凡十七人。叶氏博采众家,以成己说,终成显赫医名,求治者络绎不绝,“治病多奇中”(《清史稿》)。但叶氏也因此而忙于诊务,无暇著书立说,一生少有著作存世。后人整理他的医案为《临证指南医案》一书。

内容简介

叶天士认同吴又可温邪“由口鼻而入”的观点,但对于感邪之后,病邪在人体内的传变过程,却提出了由浅而深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4个病机层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然后可能按顺传与逆传两种方式发展。顺传:如正气不虚,邪毒不盛,则表现为顺传,按照“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即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顺序由浅入深,逐步传变;逆传:邪从肺卫不经气分,直接传入心营,迅速出现神志昏乱。叶桂还进一步提出了卫气营血的治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仍转气分而解,如犀角、元参、羚羊等物是也。至入于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是也。”此外,叶氏在《温热论》中对通过观察舌象、皮肤斑疹及验齿来诊断温病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方面,也有独到的发明。

流传版本

《温热论》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传本。由华岫云修改整理者,名《温热论》,首刊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因整理者为华岫云,被称为“华本”,现在可能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卫生堂刻本为最早的版本,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经锄堂刻本及王孟英的《温热经纬·温热病篇》遵华本。由唐大烈修改整理者,名《温证论治》,收入《吴医汇讲》,首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后人称为“唐本”,后章楠《医门棒喝·叶天士温病论》及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温热论》宗唐本。

校注整理

《温热论》最早由华岫云整理,收入《续刻临证指南医案》,但书未成华即逝,后其友人力劝富商出资将书付梓,本书才得以刊行于世。江苏名医唐大烈也曾整理此书,收入其所编《吴医汇讲》。

书评序言

华与余家,世为姻娅。华君帕云精通岐黄术,常存利济救人之心,孜孜不倦。向慕吴门叶天士先生为当世卢扁,留心觅其医案约计盈万,分门选刻,共成十卷,名曰《临证指南》,已通行海宇矣。壬申岁,又将其续补医案《温热论》与平生所集各种经验奇方付刊,以备救急。其愿甚诚。忽于癸秋谢世。其方止刻十之二三,半途而废,见者咸为惋惜。华君好友岳君廷璋不忍漠视,力劝徽苏义商程、叶两君子授梓,完璧以公同志。一日汉川程君来蜀,出此编,丐余作序。予素不知医,且公务纷繁拏,军书旁午,竟不暇及。第展阅一遏,了然心目。询为青囊家不可缺一之书。即卢扁复起,亦不能舍是而别开窔寘。倘于乡陬僻壤,症患奇难,一时罕有良医调剂,备此查考,对症用药,立能起死回生,功效匪浅。慎勿以此编易简而忽诸。

乾隆四十年冬小春月

踢进士出身钦命四川按察使司按察司加三级凝台杜玉林撰并书

影响评价

《温热论》是温病学说的奠基之作。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是十分彻底的创新,不仅放弃了六经的概念,而且放弃了表里的概念,完全从温热病的传变特点出发进行辨证。叶天士是一位十分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对于温病经验极其丰富,卫气营血辨证正是在精熟临床经验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既简洁明了,又逻辑严密,抓住了温热病发展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具有极高的临床适用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