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炎南(1920-1992),浙江省慈溪县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国医馆,后悬壶重庆,以其精湛医术名噪一时。1945年至1948年间兼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创办《新中华医药月刊》,亲任社长,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1948年秋受聘为香港中国国医学院教授。1956年调至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1978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名老中医”称号,1982年被卫生部聘为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沈炎南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主要著述有《肺病临床实验录》、《伤寒论医案选评》,主编《温病名著精华选析》、《脉经校注》,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中医大辞典》等教材和医著。并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沈氏对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尤其对《内经》、《难经》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强调要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著作,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崇尚脾胃学说,擅治奇难杂病,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重视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医事业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内容简介
《脉经》为西晋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全书十卷。前九卷分为九十七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二十一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凡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疑,脉辨姙娠男女,扁鹊华佗绝诊,《内》、《难》、《伤寒》精论等。本书首列脉形状指下秘诀一篇,将各种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从而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指出了脉象的男女妇孺之异,突出脉之阴阳虚实,凭脉参证以诊治疾病。本书既不失为脉学经典,又启后世脉学以发展。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是在广求版本,精选底本与校本的基础上,经校勘、注释整理而成的《脉经》校注本。书末附有整理者的校注后记,是一篇较好的学术论文。对研习《脉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流传版本
本书199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收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影响评价
本书校注精审,可供中医医、教、研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脉经卷一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平虚实第十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迟疾短长杂脉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脉经卷二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脉经卷三
肝胆部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脉经卷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诊百病死生诀第七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脉经卷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脉经卷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脉经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病可发汗证第二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病不可吐证第四
病可吐证第五
病不可下证第六
病可下证第七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病可温证第九
病不可灸证第十
病可灸证第十一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病可刺证第十三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病可水证第十五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病可火证第十七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热病损脉死日证第二十四
脉经卷八
平猝尸厥脉证第一
平痉湿喝脉证第二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平黄疸寒热疟脉证第九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平肺痿肺痈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脉经卷九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平咽中如有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脉经卷十
手检图三十一部
王氏脉经后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