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语译_中藏经语译介绍|

xuanhujiaoyu

中藏经语译

《中藏经语译》,李聪甫主编。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初版。全书分三卷,以编者之《中藏经校注》为基础,对49篇原文加以语译。语译以直译为主,对其中的名词术语及疑难字词另予注释。

名称

中藏经语译

成书年代

当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书是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之一。

作者简介

李聪甫(1905-1990),中医学家。湖北省黄梅县人。1905年5月2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聪颖好学。由于家贫,只读了几年私塾、小学就辍学了。1918年只身到江西省九江市,在“赵恒兴中药店”当中药铺学徒。自学《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方集解》、《濒湖脉学》及《医门法律》等著作。1922年回到故里黄梅县,随县城四代祖传名医石椿山学医,又学习了《伤寒论浅注》、《伤寒来苏集》、《伤寒尚论篇》和《金匮心典》等书。1925年开始独立应诊,在黄梅县“福生祥药号”坐堂行医。这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聪甫政治上追求进步,曾以医生身份作掩护,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又转至九江,救死扶伤,医名渐振。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携家属辗转于湖南湘潭、湘乡、新化、激浦、沅陵等地。1940年将自己的行医经验著成《麻疹专论》一书,付印发行后,在湘西南麻疹流行地区救活了不少婴孩。抗战胜利后,李聪甫在长沙定居。当时,针对有人提出的废止中医的荒谬主张,他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文章《国医节的感想和展望》、《庆祝国医节的感言》及《对余岩〈中医问题处理草案〉的批判》一书,抨击其错误观点,捍卫中医事业。1957年以后,就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专业人才培养,撰写了《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之我见》、《中医应按自身的规律发展》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聪甫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工作,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提倡“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并结合临床,确立了“益脾胃、和脏腑、通经络、行气血、保津液,以至平衡阴阳”的治疗大法。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计250余万字。代表著作有《麻疹专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李聪甫医案》、《李聪甫医论》。主撰《〈脾胃论〉注释》,合著《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其中《〈脾胃论〉注释》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于198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被誉为“旁征博引,弃偏见,撷众长,理文并茂,宏大而精深”之佳作。他不仅自己勤奋钻研医术,还十分重视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1953年以后,曾主持由省卫生厅举办的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工作,亲自讲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在该校结业的400余人,遍及省内外,大多已成为各地中医骨干和专家。1980年被批准为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培养研究生,李聪甫总是不辞劳苦,勤于引导,耐心解答问题,精心修改论文。在中医教育事业上成绩斐然,培育出一批高级中医人才。此外,他还工于诗词,若有《老聪诗词剩草》传世。

1988年4月,以8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五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第二、五、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1990年4月在长沙病逝,终年85岁。

内容简介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旧题东汉华佗撰。本书历来多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或疑为六朝人手笔,或疑华佗弟子吴普、樊阿依华氏遗意辑录。但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则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

全书共分为三卷,上卷和中卷共有49论,分论天地、阴阳、水火、寒热、虚实、脉色、脏腑辨证及痹证、痞证、中风、水肿、脚气、淋证、癥瘕、积聚、痈疽、疔疮等。论中有的详述病源、病理,有的兼叙诊断、治则,更为突出的是在论及脏腑辨证中,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为之“八纲”,是对《内》、《难》等古医籍探赜索隐、发挥蕴奥之明鉴。下卷为附方,载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68道,多为汉代以前的古方。

《中藏经语译》是《中藏经》首部语译本,是依据李聪甫主编的《中藏经校注》进行语译的。49论各篇首设提要,简述其内容大略;注文重在语译中沿用之名词术语及语译时难于表述的疑难字、词。语译以直译为主,保持了原文意旨,译词准确,笔韵流畅。

流传版本

本书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初版。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收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影响评价

本书译文准确,行文流畅,可称为语译本书的最佳普及本。

章节目录

华氏中藏经 卷上

人法於天地论第一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生成论第三

阳厥论第四

阴厥论第五

阴阳否格论第六

寒热论第七

虚实大要论第八

上下不宁论第九

脉要论第十

五色脉论第十一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生死要论第十三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劳伤论第十九

传尸论第二十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华氏中藏经卷中

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论痹第三十三

论气痹第三十四

论血痹第三十五

论肉痹第三十六

论筋痹第三十七

论骨痹第三十八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辨上痞候并方

辨中痞候并方

辨下痞候并方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於死候第四十七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华氏中藏经卷下

疗诸病药方六十八道

万应圆

疗万病六神丹

安息香圆

明月丹

地黄煎

起蒸中央汤

补药麝脐圆

太上延年万胜追魂散

醉仙丹

灵鸟丹

扁鹊玉壶丹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圆

涩精金锁丹

疗百疾延寿酒

交藤圆

天仙圆

左慈真人千金地黄煎

取积聚方

治晓瘕方

通气阿魏圆

治尸厥卒痛方

鬼哭丹

治心痛不可忍者

取长虫兼治心痛方

治虫毒方

破棺丹

再生圆

救生圆

治脾厥吐泻霍乱

三生散

起卒死

浴肠汤

破黄七神丹

三黄圆

通中延命玄冥煮朱砂法

治暴热毒、心肺烦而呕血方

治吐血方

治中暍死,心下犹暖,起死方

玉霜膏

百生方

治喉闭、闷气欲死者

治漏胎胎损方

治妇人血崩方

治妇人血闭方

三不气岛散

甘草汤

治溺死方

治缢死方

槐子散

治肠风下血

治暴喘欲死方

大圣通神乳香膏

水澄膏

更苏膏

千金膏

定命圆

麝香圆

香鼠散

定痛生肌肉方

又定痛生肌肉方

治白丁增寒、喘急,昏冒方

又取白丁方

治赤丁方

又取赤丁方

治黄丁方

又取黄丁方

治黑丁万

治青丁方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