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议_活幼口议介绍|

xuanhujiaoyu

活幼口议

《活幼口议》,儿科著作,20卷。元代曾世荣撰于至顺三年(1332年)。本书取名“口议”者,文字不拘一格,以议为主。卷1至3“议明至理”共25篇,论述婴幼禀赋、脉气、以及钱乙、张涣、刘昉等儿科著作。卷4至5共26篇,议初生儿证候,卷6至7共30篇,议指纹脉诀,面部气色。卷8有18篇,议病证疑难。卷9共15篇,议胎中受病。卷10至20,议各种证候,均以曾氏临床经验为依据。

名称

活幼口议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作者简介

曾世荣(1253~1332?),字德显,号育溪,衡阳(今属湖南)人,元代医家。从刘思道习医多年,尽得其家传幼科治疗心法,遂精于儿科。后乃将其师所得方论、诗诀等遗著详加编次,又集平时论证与方剂,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撰成《活幼心书》三卷。另著《活幼口议》二十卷。

内容简介

书前有总论,列撮要、辨疑、补遗、正讹;卷一至卷三列议明至理二十五篇,如议原本、议通变、议难易、议参详、议专业、议审究、议同异、议根本、议虚实、议脉气、议投药等;卷四、卷五列议初生牙儿证候二十六篇,如议呵欠、议伸舒、议喷嚏、议脐突、议夜啼、议口生疮、议身体热、议血眼、议卵肿等;卷六、卷七论小儿脉、指纹、面部气色等;卷八论疑难病证,共十八种;卷九列议胎中受病诸证十五篇,如鬼胎、胎气、胎病、胎病作热、胎病蕴热等;卷十至卷二十论小儿常见病证及其治方,如伤寒、惊风、痢疾、泄泻、肿胀、喘急、疳热、疮疹、眼患等。末列治诸病杂方二十首。辨析惊风、痫、痘疹等证,强调不要为假象所惑,如指出阴痫脉浮数洪弦为阴中之阳,而非真阳;慢惊脉数呼吸大为证绝,而非阳回等,皆为经验之论。议明至理涉及禀赋、医理、辨证、诊断、调养、食忌等,可谓儿科之总纲。对时俗男十五、女十三通婚,提出异议,认为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经脉,生儿常可出现伛偻、侏儒等;在诊断上,指出半晬(半岁)以上看指纹,周晬以上看指纹与诊脉,变蒸之后以诊脉为凭,并将看面色、察指纹、诊脉合称“三部”,作为小儿诊断主要方法。对指纹诊法,重视纹形变化,列流珠形、环珠形、长珠形、来蛇形等十三种,以示所属病证;面部气色,以五脏之本色相配,并以五行相生、相克为测脏腑病证之依据。分定面部五脏部位,十分精详,并附有插图,清晰易学。书中列十八种儿科疑难证辨治,详析变化之因,疑难之理,并述相应治则治方。病症辨治,简洁明了,先述病因病机,或先分类型,次则辨证用方,灵活多变,颇切儿科临床实际。

流传版本

现存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叶氏作德堂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日本文政庚辰(1820)皮纸抄本影印。

书评序言

世言医人与医国同一源流,国以新造之病为难攻,人以幼稚之疾为难疗,新造之国,病在于人心之未孚,法制之未备,故事不厌乎议,如周人之于市,郑人之于乡校。是已幼稚之童,病在于气血之未全,筋脉之未立,既不可以言语求,又未易以智巧索,谆论而复辟,且未足以究其万分之一,况欲忌鱼筌于纸上之尘言,其有箦笋而蟹蟛蜞者几希矣。兹演翁口议之所由作也。翁质直而不华,雅朴而实辩,如议证议药议诸氏之方,皆凿凿乎如老法吏之议刑辟,丝发不可以动移,求之文理,诚若不足,索之义理,沛然有余,凤髓玉诀,政亦不容多逊也。或曰轮人之轮,庖丁之牛,应之于手,得之于心,盖非区区口耳所能造,今议以口为言,其视莫能教,子不见全牛之妙,迳庭盖可知已。吁!有是哉,使释凿而特以原本为第一议,曰乳哺,曰食忌,曰伤怜,不必议可也。然且以不绝于口,翁之此意,岂独为医工计哉?有能以幼幼为心,宝有其书,圭复其说,宛如省翁之耳提面命将护于震夙之初,调理于生育之后,于其疾乎何忧其或以竖子之梗为,予亦将语之曰:翁有口议在,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挈而同归寿域中。此翁之初心然也。然则是议也,又当求诸省翁之心,谨毋曰膝胜口说

时岁在癸未梅月朔且石峰熊槐书

影响评价

本书为曾氏继《活幼心法》之后的又一儿科力作,其审证用药皆有独到之处,对于小儿生理病理、色脉证治、平素乳保鞠养,以及前人方书等,议之甚详。本书熊槐序称:“议证、议药、议诸氏之方,皆凿凿乎如老法吏之议刑辟,丝发不可以动移。”

章节目录

总论

撮要

辨疑

补遗

正讹

卷之一

议明至理序

卷之一议明至理二十五篇

议原本

议通变

议难易

议参详

议专业

议审究

议同异

议根本

卷之二

议虚实

议脉气

议投药

议下药

议行医

议禀赋

议辨理

议料理

卷之三

议调理

议伤怜

议食忌

议责善

议钱氏方

议王氏方

议张氏方

议幼幼新书

卷之四

议初生牙儿症候序

卷之四议初生牙儿症候二十六篇

议呵欠

议伸舒

议喷嚏

议脐突

议夜啼

议口生疮

议身体热

议血眼

议卵肿

议蛆疮

议鼻塞

议耳耳

议便血

卷之五

议发痈

议撮口

议合壳

议闭小便

议盘肠

议咳嗽

议乳

议自汗

议自利

议哭无声

议视无情

议反身张目上窜

议乳失时哺不节

卷之六

小儿形症诀歌

脉指诀歌

指下脉诀歌

三脉五脉宜说

乳食不和

三关指纹要诀

指纹脉诀说

议指纹脉总要

详解纹脉

卷之七

小儿面部气色(并序)

五脏五色本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脏生本相临

五脏胜伏相交

五脏受敌克入

五脏畏爱

五脏子母生成

分定五位所属

五脏伏敌喜伤

面部气色总现

卷之七五位分部定位

肺部所主

肾部所主

肝部所主

脾部所主

卷之八

病症疑难序

卷之八病症疑难一十八篇

·逆症似顺

·阴症反阳

·阴盛强(上声)阳

·虚极生热

·冷久必寒

·热多作燥

·理实致虚

·利表伤里

·退热作渴

·疗惊发风

十一·风痰隐久

十二·惊热无时

十三·恐悸喘息

十四·食噎咳逆

十五·令子无辜

十六·受气不足

十七·饭多伤气

十八·脐中受热

卷之九

议胎中受病诸症序

卷之九议胎中受病诸症一十五篇

·鬼胎

·魃病

·胎气

·胎病

·胎病作热

·胎气蕴热

·胎病风热

·胎病惊热

·胎病风痰

·胎病结热

十一·胎病寒邪

十二胎病荣热

十三胎病卫热

十四胎病脏寒

十五胎病潮热

卷之十十种症候发端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治法略序

卷之十一

小儿伤寒正受夹惊夹食

小儿有患惊风痰热四症如何用药

小儿(泄泻)除疳泻为虚热泻余皆脏腑虚寒弱得之

小儿(痢疾)医云五疳八痢

小儿疳疾其症数端其候不同

小儿诸症悉皆着载方

卷之十二

议急慢惊风等症候总序

议急惊风症候

卷之十三

真珠天麻丸

却风散

揭风汤(所治在前)

青金丸

截风丹

定搐散

暖金丹

卷之十四

慢惊风传变(治法截要)

保命丹

观音全蝎散

犀角散

醒脾散

神保既济丹

卷之十五

慢脾风候(治法截要)

卷之十五慢脾风候(治法截要)

白僵蚕丸

附硫丸

黑附汤

辰砂膏

七宝妙砂丹

卷之十五

痫疾症候

卷之十五痫疾症候

化风丹

夺魂散

卷之十六

议十种热症候

分十种热症附诸热类

卷之十六分十种热症附诸热类

脱甲散(亦名葱根煎散)

大连翘饮(治症在前)

梨浆饮(治症在前)

正气调胃散

卷之十六

议吐泻详症六法所治

议潮热有五

议痢热

议积症

卷之十七

总论肿胀

议肿

卷之十七议肿

荣卫饮子

分气饮子

大效神功救生丹

卷之十七

议胀

卷之十七议胀

褐丸子

三棱煎丸

锁肚胀急

附初生锁肚撮口施药法说

大茱连圆

卷之十七

蛔虫胀

卷之十七蛔虫胀

小沉香煎丸

下虫丸

卷之十八

小儿伤寒

卷之十八小儿伤寒

大效人参枳实汤

小儿惊热风痰

大效疏风散

卷之十八

疳疾症候方议

卷之十八疳疾症候方议

大效使君槟榔丸

胡黄连丸

肥肌丸

兰香散

独活饮子

三黄散

人参散

槟榔散

黄散

地骨皮散

卷之十八痢疾症候方议

豆蔻散

生熟饮子

神效鸡青丸

大效至圣千金饮子

大艾煎丸

白饼子

术蔻面

香脯

卷之十八

疳热症候方议

卷之十八疳热症候方议

人参散

神妙宣气丸

蚵丸

卷之十九

泄泻症候方仪

卷之十九泄泻症候方仪

肠散

契圣既济丹

术附汤

卷之十九

小儿吐症方议

卷之十九小儿吐症方议

八白饮

人参温中丸

调中正胃散

煨附丸

青金丹

豆蔻散

半丁丸

正气丸

盐豉丸

卷之十九

渴症方仪

喘急症候方仪

卷之十九喘急症候方仪

八味理中丸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又方定喘饮子

雄黄丹

卷之二十

疮疹症候方议

议瘕痞癖

卷之二十议瘕痞癖

人参萝卜饮

豆蔻草果饮子

卷之二十

眼患症候方议

卷之二十眼患症候方议

透关散

荜澄茄(不拘不少)

大效点明膏

至妙立消膏

生干地黄汤

小防风汤

小流气饮

小菊花膏

总议小儿眼患

卷之二十治诸病杂方

石韦散

桃红丸

犀角地黄膏

丹毒至效散

犀灰散

蚕蜕纸(不拘多少)

磁石散

茆根汤

出血不止良方

木舌金丝膏

生肌散

大效金丝膏无

天南星丸

通关散

秘敷头疮方

茱连丸

摩风膏

姜黄散

小牛黄丸

四圣汤(治二十一症)

天麻散

丹波元胤跋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