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从新_本草从新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十八卷,为清代流传较广的临床实用本草,清代吴仪洛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载药720余种,按《本草纲目》分类方法排列每药述性味、主治、功用、辨伪、修治等。多结合作者经验,并广泛总结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品种也多区别其力量厚薄,性味优劣,指出功效上的差异。新增燕窝、冬虫夏草、太子参、党参、西洋参等常用药。

名称

本草从新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吴氏对汪昂《本草备要》相当推崇,但认为汪昂非医家出身,缺少临证实践经验,在吸取前人论述时,难以斟酌选择。吴氏在《本草从新·原序》中说:“新安汪氏(汪昂),祖述二书,著备要一编,卷帙不繁,而采辑颇广,宜其为近今脍炙之书也。惜独其本非岐黄家,不临证而传信前人,杂采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因此,吴氏对《本草备要》进行修改补充,保留其原有内容一半,修改增加者一半,于乾隆丁丑(1757)编撰成《本草从新》十八卷。

作者简介

吴仪洛,字遵程,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他在公元1757年《本草从新》原序中说,自幼年习举子业时即旁览医书,“迄今四十年矣”,据此推算,他大约生于18世纪初。上述原序中说:“余先世藏书最夥,凡有益于民用者,购之尤亟,以故岐黄家言,亦多海内希见之本”。因此,他虽是诸生,后来却专医业。曾到过湖北、广东、直隶、河南等地,并在四明(今宁波)居留了五年,常到“天一阁”藏书楼博览医籍。

吴氏对本草与方剂有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他认为汪昂的《本草备要》卷帙不繁,采辑甚广,但杂采诸说,无所折衷。他从中选辑一多半内容,补充增加近300种药物知识,于公元1757年编撰成《本草从新》,冬虫夏草、珠儿参等为此书所首载。他于公元1761年成书的《成方切用》,是有感于吴昆的《医方考》“因病分门,词旨明爽,海内盛行,但搜采不无阙略”而汪昂的《医方集解》“硕论名言,采搜甚富,然不能无承讹袭衍之说,且于新方,总未采录”,因此他“取吴氏、汪氏所辑而增改之,得古今良方凡一千一百余首”(《成方切用》序)。《医方考》未收载的五积散、逍遥散,本书予以补入。此外,本书所附《勿药元诠》74条,介绍了防病养生知识。

吴氏对《伤寒论》的研究,师法喻昌观点,并对《尚论篇》重订,附以己见,撰成《伤寒分经》十卷(公元1766年)。据《本草从新》吴氏原序称,他著有医书10种,除上述数种传世外,其他如《四诊须详》、《杂证条律》、《女科宜今》等已佚。

内容简介

吴氏推崇汪昂《本草备要》,然谓汪昂“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重予编订。其编订在汪书基础上“因仍者半,增改者半”。共载药720种。分11部、52类。部类名称多与《本草纲目》同,惟编排次序有异。收药较《本草备要》多275种;每一药名下,收罗多种同类药品,增述个人用药经验。于药物产地、性状及品质等方面,多有发明。


流传版本

现存初刻本及40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多次印行。

书评序言

余先世藏书最伙,凡有益于民用者,购之尤亟。以故岐黄家言,亦多海内希见之本。余自髫年,习制举业时,即旁览及焉。遇有会意,辄觉神情开涤,于是尽发所藏而精绎之,迄今四十年矣。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故拙著医学十种,其一曰∶一源必彻;其二曰∶四诊须详。于经义病情,必斟酌群言,而期于至当也。而又念天之生药,凡以济斯人之疾苦者也,有一病,必有一药。用眩,凡药皆可伤人,况于性最偏驳者乎?自来注本草者,古经以下,代有增订。而李氏纲目为集大成,其征据该洽,良足补尔雅诗疏之缺。而以备医学之用,或病其稍繁。踵之者,有缪氏之经疏,不特着药性之功能,且兼言其过劣,其中多所发明。而西昌喻嘉言,颇有异议。最后新安汪氏,祖述二书,着备要一编。卷帙不繁,而采辑甚广,宜其为近今脍炙之书也。独惜其本非岐黄家,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采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余不揣固陋,取其书重订之。因仍者半,增改者半,旁掇旧文,参以涉历,以扩未尽之旨。书成,名曰《本草从新》。付之剞劂,庶几切于时用,而堪羽翼古人矣乎。其余数种,将次第刊布,与有识者商之。

乾隆丁丑岁三月上巳日澉水吴仪洛遵程书于硖川之利济堂

影响评价

本书颇切实用,流传甚广,书成后多次重刊。

章节目录

卷一草部

卷二草部

卷三草部

卷四草部

卷五草部

卷六草部

卷七木部

卷八木部

卷九木部

卷十果部

卷十一菜部

卷十二谷部

卷十三金石部

卷十四水部

卷十五火土部

卷十六禽兽部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卷十八人部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