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章主任医师_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xuanhujiaoyu

王伯章

王伯章,男,汉族,广东省南海人。1982年广州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曾任广东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十多年。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王伯章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广东省

出生日期

1944年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

广州中医学院

诊治范围

擅长诊治咳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眩晕、失眠、腰腿痛、肺癌、肝癌及各类疑难杂病。

教育经历

1961年,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后,到湛江地区人民医院,跟随父亲王挚峰老先生学中医7年。

1968年,出师后获得广州中医学院补发相当于大专毕业的证书。

1979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的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何志雄,1982年毕业。

工作经历

1982年,分配到广东医学院工作,先后晋升讲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并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学术思想

1、经典著作是基础,应钻得入出得来

王老认为经典著作是基础,必须熟读吃透。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前辈们遗留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经典著作便是宝贵经验的最好体现,因此,要成为中医名家,必须熟读经典著作,汲取古人的学术精华。学习经典,首推《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前者是中医基本理论,后者是中医基础临床。对《内经》应从总体上把握它的人与自然观,即天人相应观。正确理解阴阳五行学说,及至五运六气学说的科学内涵,藏象学说的确立原则等。学习它,不少人钻了进去,却出不来,以经解经,之乎者也。应该尽量以现代的言语阐释它,现代的高度理解它,给予它较客观的评价,不神化盲从,也不轻易否定。不能钻进去,觉得它很玄,是玄学,更为糟糕。要坚信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是源远流长,经典著作是反映客观存在的,有非常宝贵的科学内涵,不是谬种流传。因此要钻得入,还要出得来,才算成功。以偏概全,轻易否定是不负责任的不科学的态度。

2、提出三阴三阳理论新见解,阐明六经辨证的科学性

王老在专著《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中,提出了三阴三阳理论新见解,阐明六经辨证的科学性。他认为人体有三阴三阳的生理系统,它的病理变化是六经辨证纲领的生理基础。人体三阴三阳是连结脏腑经络阴阳气化的系统,是一个卷筒状结构模式,基本反映躯体横切面一分为三的生理功能。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代表机体直接的适外调节系统。太阳又称三阳、巨阳,即巨大的阳气充盛于外,扩散阳气,主开,代表机体的抗寒调节为中心的一系列脏腑经络外在功能;阳明是聚合阳气于里的势位,代表机体的耐热耐燥的调节为中心的另一生理机能;少阳是一阳游离的阳气,代表机体寒热整合调节为中心的另一部分生理机能。太阴、少阴、厥阴主要是代表机体津、精、营血储调的内稳态调节系统为中心脏腑经络另一生理机能。太阴大量的津液输布是阳明之里,支持阳明耐热、燥调节;少阴是神、精、气枢化的关键调节,是支持太阳大量阳气充散于外的抗寒调节的物质基础;厥阴代表储调营血运行、支持少阳寒热整合的系统物质基础。因此,从广义上说三阴三阳都是机体适应外界六气环境的调节系统。太阴、少阴、厥阴是支持相表里的三阳功能的津、精、血内稳态储调系统。这些理论认识对六经辨证在临床上的运用掌握是重要的启发。

3、总结出《伤寒论》的基本临床思维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

王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从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一名言中得到启示,总结出学习《伤寒论》的基本临床思维,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五句话。具体化就是: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同时要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辨证抓主症:常见者,主症先现。抓住主症治疗,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危重者,主症最急。复杂者,主症易解。先抓易解决的主症。复杂的病情也可以渐渐简明化了。抓主症治疗疾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选方主证要随机运用,或序贯试方。无现成的方时,即立法,对症下药。

4、提出创新是运用经方的灵魂

王老作为一个伤寒学家,对经方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故其治病首选经方。他认为经方是临床的根基,已经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效验无需再质疑。因此,临证时他常用小柴胡汤、小青龙汤、茯苓甘草汤、桂枝汤、真武汤等经方,得心应手,屡用不鲜。但运用经方,并不等于原方照搬,一成不变,而是讲究一个“活”字。活用经方,基本上围绕着这样一个思路:原方功效→主症→病因→病位→病机→分解夹杂证→变用经方→从法不泥方→药对→注意不同剂量及用药法。在这一过程中还提到需要斟古酌今,提高临床运用的适应面,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的需要。对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用经方的基本思路,必须做到:①参考西医发病的部位进行中医辨治;②参考西医病因进行辨治;③参考病理进行辨治;④注意方剂药理临床应用。王老总结经验:经方要达到运用自如,学习时要用心领悟,讲求悟性,多思才能出悟性,才能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实践中重在创新,而不是“始终顺旧”,所以创新才是应用经方的基本临床思维的灵魂。

5、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思想

王老认为,中医学的认识过程是从天地自然环境与人的统一性着眼,逐步认识人体的种种生理病理,从宏观逐步细化。这种“唯象医学”也许是整体生物信息医学。而西医从细胞病理学到组织器官到人的整体认识产生的医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结构功能学上的医学。因此,中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应能逐步互补与融合的,应坚信它们各自的理论与实践都能从不同视野、不同层面反映人体科学。王老还认为,现在西医依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很先进,手段较专一,疗效很明确;尤其对诊断明确、病因单一的很多急性病立竿见影。而中医是积5000年中华文明的神奇领域,对西医而言,对多因素的慢性病或代谢免疫性疾病及少数急性病仍有较多的优势,尚有目前西医学理论还难解释的神奇疗效。因此,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上互相配合几乎可渗透到各个领域或层面上,在较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在理论上的结合。而中医药要与时俱进,就要中医现代化,而中医现代化就必须在医疗实践中中西医配合扬长补短。

科研成果

完成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曾荣获湛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论文《〈伤寒杂病论> 基本临床思维及范例与实验研究》荣获湛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获奖情况

1996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湛江市名中医”荣誉称号。

2000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国家级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

《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

《中医临床思维学导学》

主要论文

1.范伟赢,王伯章.复方茯苓甘草汤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成分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04):316-319.

2.王伯章,韩纪昌,魏玉菊,李晓芳.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04):638-640.

3.王伯章.现代用经方基本临床思维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08):1375-1378.

4.王伯章,李晓芳.复方茯苓甘草汤对低氧大鼠磷脂酶A_2活性及其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10):1825-1827.

5.李晓芳,王伯章,陈镜合,韩纪昌.复方茯苓甘草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05):849-851.

6.王伯章.六经辨证的原义、结构与本质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01):20-21+27.

7.王伯章.临床思维的内涵及其在临证中的应用——兼论《伤寒杂病论》临床思维观[J].中医药学刊,2003(03):335-338.

8.王伯章.茯苓甘草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肺胀喘悸83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1(07):33.

9.王伯章,夏绪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02):12-13.

10.王伯章,黄泽辉.中药治疗顽固性黄疸[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5(01):82-83.

传承图谱

王挚峰→王伯章→黄泽辉。

标签:

上一篇: 沈英森

下一篇: 王国三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