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凡

xuanhujiaoyu

刘炳凡

刘炳凡(1910—2000),男,汉族,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弼时镇)。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任院学术顾问。曾拜师柳缙庭老中医,后从师杨春园老中医临证一年。20世纪50年代即从事教育工作,80年代初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主任,伤寒、内经专业导师。是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姓名

刘炳凡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湖南省

出生日期

1910年

诊治范围

擅长内、妇、儿、肿瘤等科疑难病症。

教育经历

拜师柳缙庭老中医,后从师杨春园老中医临证一年。

工作经历

1933年在长沙东长街开业应诊,自题“仲山医社”。

20世纪50年代即从事教育工作。

80年代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开创研究生班,担任班主任。

研究方向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从事晚期血吸虫病的研究。

70年代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

80年代主持“抗衰延寿”课题的研究。

学术思想

刘老在临床上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肾间动气,为人生之本”,“五脏不足调脾胃”,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在处理先、后天的关系上,尤重调理脾胃,认为“调理脾胃就是固本,只有资助后天,才能培养先天”,临证处方“必须时时考虑脾胃是否胜药,胃气一败,百病难治”。故“理气慎用刚燥,恐伤胃阴,养阴又慎用滋腻,恐伤脾阳”。他常于平正之中而出奇制胜。

在治疗方法上,善于运用各种外治法配合内治。如淋巴肿大、乳腺小叶增生以及各种无名肿块,用生鹿角、黄药子、山慈菇、田三七磨汁外搽有软坚散结之效,顽固性腰背痛、冻结肩、关节囊肿、喉痹等采用中草药“地下明珠”贴阿是穴,可止痛消肿;骨碎补、生姜外搽治脱发,鸦胆子捣泥外敷贴扁平疣等。内外同治,整体与局部配合,亦不失其在临证中的又一特点。

首次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刘老总结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在1972年明确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注重素质,整体调节,阴阳平衡”的学术思想。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常常是机体病理在局部的反映,只有调理复杂的机体,才能治好局部的疾病。

刘老在脏腑辨证中尤其重视脾胃,认为:①脾胃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②增强脾胃,有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③凡病用药勿攻伐太过,必须时时考虑脾胃能否胜药。并形成了自为体系的临床诊疗和用药特色,如:①脏腑杂病治从脾胃论。②扶助正气重在脾胃论。③虚实相因先调脾胃论。④祛邪扶正固护脾胃论;⑤调摄善后运化脾胃论。⑥组方用药:“病证脾胃”三位一体论等。

科研成果

首次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

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法则。

50年代初,针对传染病流行,编写了麻疹、痢疾、乙脑、白喉等中医药防治手册。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从事晚期血吸虫病的研究,深入疫区创“复方防己黄芪丸”的经验,总结出“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辨证分型”,荣获卫生部嘉奖。

70年代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总结出中医药对肿瘤辨证论治的规律性经验,并襄办全省中草药展览,主编《民间单方、验方》、《兄弟省单方、验方选集》,与李聪甫老合著的《〈脾胃论〉注释》(执笔下卷)荣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80年代主持“抗衰延寿”课题研究,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竹简《养生方》“还精补脑”之秘旨,结合自己实践经验,研究出抗衰老新药“古汉养生精”,现已成为我国名牌中成药,畅销国内外,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情况

多次受到卫生部、省、市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授予湖南省科技之星称号并荣获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

湖南省分校校长

湖南省科委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科研系列高评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中西药品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研究员

出版著作

《医学菁华录》,《医案鳞爪》,《湖南老中医医案选》第一、二集,《奇效验案》,《中医儿科学》,《脾胃学真诠》,《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养生颐年古今鉴》,《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医临床家刘炳凡》,《杏苑影珠集》,《湖湘名医典籍精华》。

主要论文

1.刘炳凡.《内经》脏腑功能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思维[J].光明中医,1999,(05):1-5.

2.刘炳凡.读《中医体质病理学》小识[J].湖南中医杂志,1999,(01):63.

3.刘炳凡.同病异治举隅[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02):32-33.

4.刘炳凡.阅食物“上火”的机理初探——水分子氢键与“上火”的关系一文后小识[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01):12.

5.刘炳凡.读“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小识[J].中国医药学报,1996,(06):7-9.

6.刘炳凡.中医急症、疑难病辨证论治[J].中国医药学报,1996,(02):52-55.

7.刘炳凡.淋证论治二则[J].湖南中医杂志,1994,(05):43-44.

8.刘炳凡.《周易》与《内经》阴阳学说的渊源[J].中国医药学报,1994,(04):55-57.

9.刘炳凡.白虎汤类方临证运用小识[J].光明中医,1994,(01):35-37.

10.刘炳凡.略论《华氏中藏经》学术思想渊源及对后世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02):1-3.

传承图谱

柳缙庭、杨春园→刘炳凡→刘光宪、文先惠。

标签:

上一篇: 林品生

下一篇: 刘春圃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