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万

xuanhujiaoyu

谢宗万

谢宗万(1924—2004),男,汉族,江苏省江都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50毕业于南京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学),1955年调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生药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是全国第一、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姓名

谢宗万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省

出生日期

1924年5月

专业

生药学

教学职称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南京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学)

教育经历

195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50-1955年任山东医科大学助教、讲师。

1955年10月调北京,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曾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生药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的本草考证及中药资源、中药鉴定及药学史研究,包括历代本草药物品种的考证、澄清中药材混乱品种及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

学术思想

1、祖国传统医药学与生药学研究相结合

谢宗万非常重视历代本草的研究与利用。他认为,本草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药如果脱离开本草,就等于割断历史,脱离祖国医药学体系,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药物品种考证

一般搞中药材品种考证者,往往多注重文献中对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的描述。但谢宗万多年的经验,特别强调中医药传统理论,尤其是有关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七情畏恶、配伍宜忌、功能主治等理论对药物品种考证的指导作用。

3、师古而不泥古,注重实际调查

他认为,搞中药品种的考证与鉴别,固然离不开历代本草,但亦不应处处为其具体的文字记述所拘泥。必须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今人总要胜过古人,否则时代就不会进步,要充分认识到前人著述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要考虑到一切事物(包括药物品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4、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总结提高

谢宗万经常对人讲,他自己对中药材品种的鉴别经验不是继承自哪一个人的,而是综合各家之所长。早年曾正式拜达仁堂常崇光师傅为师,非正式的师傅则更多,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去拜访当地有名的药工师傅,向他们虚心地学习传统鉴别经验。

5、重视继承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

谢宗万认为,鉴于中药品种真伪优劣的复杂性,故在鉴定中药时要针对不同情况,有时需要四大鉴别法(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共同使用,但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只需其中一两项的配合就能解决问题。他认为四大鉴别法中在实际工作上最普遍应用的是药材性状的传统经验鉴别法,独具多、快、好、省的特点,故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认真加以总结整理提高。

科研成果

1、创立中药品种新理论

在1980年以后,谢宗万在总结历代本草沿袭、变迁与发展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药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长期延续或迅遭淘汰以及发生变迁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异(迁)论”等33条品种理论。此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1992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4年在美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功勋金奖。

2、为解决异物同名,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方案

力主在全国中医药领域内药名必须统一,药材原植物拉丁学名的确立应在国际命名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适当考虑结合生产与医疗实际。在1989年发表论文,为统一药材名称,解决“异物同名”问题提出一整套建设性意见。临终前完稿的《汉拉英中药材正名词典》以这一命名原则,为5872种中草药进行了一物一名的科学命名。

3.在国家中医药局重大课题“《中华本草》编纂研究”中,担任总编委会副主任、本专业编委会主任。

获奖情况

1、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获198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3、1991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4、获1992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1994年获美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功勋金奖。

6、1997年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7、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颁发的中国药学发展奖中药奖。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药学会理事兼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医药行业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等编委

出版著作

主编有《中药材品种论述》上、中册,《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中药材正名辞典》,《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MedicinalPlantsinChina》,《全国中草药名鉴》,《天宝本草新编》。

主要论文

1.谢宗万,邬家林.《分类草药性》药物的基原考订(三)[J].中国中药杂志,2002,(06):56-59.

2.谢宗万,邬家林.《分类草药性》药物的基原考订(二)[J].中国中药杂志,2002,(05):60-61.

3.谢宗万,邬家林.《分类草药性》药物的基原考订(一)[J].中国中药杂志,2002,(04):55-58.

4.谢宗万.关于汉简《万物》中所载药物基原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1,(12):67-70.

5.谢宗万.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11):3-5.

6.谢宗万,邬家林.《天宝本草》著者及版本内容比较评述[J].中国中药杂志,2001,(05):23-26.

7.谢宗万.中药材采收应适时适度,以优质高产可持续利用为准则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1,(03):8-11.

8.谢宗万,邬家林.《天宝本草》药物基原考订及不同版本药性歌校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10):55-61.

9.谢宗万.西部中草药开发大有可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0,(05):35-37.

10.谢宗万.《本草纲目拾遗》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品种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00,(01):51-53.

11.郝近大,谢宗万.《本草纲目》中蓼科药物基原考[J].中国中药杂志,1999,(07):56-59.

12.谢宗万.由跋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8,(02):3-4+25.

13.谢宗万.《中国中药资源丛书》评介[J].中国中药杂志,1997,(11):60-61.

14.谢宗万.论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07):3-5+8.

15.谢宗万,梁爱华.中药品种理论系统研究纲要[J].中国药学杂志,1997,(06):53-55.

16.谢宗万.关于中药代用品问题的探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5,(10):632-634.

17.谢宗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评介[J].中国中药杂志,1995,(06):376-378.

18.郝近大,谢宗万.藿香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发展[J].中药材,1994,(08):40-41+56.

19.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药研究,1994,(03):19-21.

20.谢宗万.古今药用连翘品种的延续与变迁[J].中医药研究,1992,(03):37-39.

21.谢宗万.水栀子的品种考证及品质评价刍议[J].中药材,1991,(07):45-47.

22.谢宗万.论枳实、枳壳古今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变迁[J].中医药研究,1991,(01):19-22.

23.谢宗万.论道地药材[J].中医杂志,1990,(10):43-46.

24.谢宗万.关于中药品种与性效关系的探讨[J].中医药学报,1990,(06):34-37.

传承图谱

赵燏黄→谢宗万→郝近大。

标签:

上一篇: 谢宝慈

下一篇: 徐保之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