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高血脂(Hyperlipemia)又称高脂血症、血脂异常、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类物质高于正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多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造成。我们通常说的高血脂,现代医学称为“血脂异常”“高脂血症”。血脂不溶于水,与特殊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故血脂异常多表现为脂蛋白异常。临床上将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CH)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的、逐渐发展的和全身性的,如果血中脂类物质过多,它们就会逐渐滞留在动脉血管的壁上,使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脑栓塞、颈动脉狭窄等。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流行病学
目前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心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
症状
早期其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继发性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长期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黄色瘤
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由脂质局部沉积引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柔软,最常见于眼睑周围。也可见于掌、四肢、臀部。
2、角膜环(老年环)
位于角膜外缘呈灰白色或白色,由角膜脂质沉积所致,常发生于40岁以下。
3、脂血症眼底改变
眼底检查发现病人视网膜动脉与静脉呈鲑鱼网样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的沉积在眼底小动脉所致。
4、脑力和体力衰退
是由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
5、跟腱增粗
患者表现为足部侧位X光常可见跟腱影增粗至9mm以上(正常值为6.3±1.2mm)。是由于血清总胆固醇长期升高沉积于跟腱上所致。病人行走距离长时可引起足痛。
6、肥胖
原因
1、原发性血脂异常
原发性血脂异常占血脂异常的绝大多数,原因不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家族遗传倾向。
(1)大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存在单一或多个基因突变。
(2)环境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肥胖、年龄增加、吸烟及酗酒等。
2、继发性血脂异常
(1)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引起血脂升高。
(2)利尿剂、β-受体阻潜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就医
1、体检生化检查发现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等异常升高。
2、长期血脂异常,反复于劳累后、受刺激后出现左胸前绞窄性胸痛、胸闷,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应警惕心血管疾病。
3、长期血脂异常,不明原因头晕、头痛等,应警惕脑血管、颈动脉病变。
4、双下肢麻木、疼痛,间隙性跛行等,应警惕肢体动脉栓塞。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生化检查,需空腹就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什么发现血脂升高的?怎么发现的?
2、您平时都有哪些不适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3、您的亲属中有人血脂升高吗?
4、您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疾病等病史吗?
5、您是否还有其他基础疾病?
6、您是否服用过利尿剂、β-受体阻潜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服用多长时间?
7、您平时运动吗?是否喜欢吃油腻的食物?
8、您平时吸烟、饮酒吗?
1、我血脂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平时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9、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机体情况,然后医生会建议进行血脂检查来明确血浆或血清中各种血脂水平来帮助诊断。必要时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糖检查、激素检测、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等,以明确机体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检查前应空腹(禁食12~14小时),最后一餐忌食高脂食物和禁酒。基本检测项目为血浆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具体参考值如下:
1、总胆固醇
合适水平5.72mmol/L;边缘升高5.23~5.69mmol/L(201~219mg/dl);过高值>5.72mmol/L(220mg/dl)。
2、甘油三酯
合适水平0.56~1.70mmol/L;边缘水平1.70~2.30mmol/L;升高>2.30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
合适水平≤3.40mmol/L;边缘水平3.40~4.10mmol/L;升高>4.10mmol/L。
4、高密度脂蛋白
参考值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1.0mmol/L。
诊断
根据患者的家族史、既往或目前患病史、用药史,再结合体格检查、血脂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常需排查机体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库欣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1、病史
(1)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相关病史: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2)引起血脂异常的用药史:利尿剂、β-受体阻潜剂、糖皮质激素等。
(3)家族史:父母或其他亲属聚集发病。
2、体格检查
黄色瘤、角膜环、脂血症眼底改变、脑力和体力衰退、跟腱增粗、肥胖。
3、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检查参考范围如下:
(1)总胆固醇:合适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0~6.20mmol/L;升高>6.20mmol/L。
(2)甘油三酯:合适水平0.56~1.70mmol/L;边缘水平1.70~2.30mmol/L;升高>2.30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合适水平≤3.40mmol/L;边缘水平3.40~4.10mmol/L;升高>4.10mmol/L。
(4)高密度脂蛋白:参考值1.03~2.07mmol/L;合适水平>1.04mmol/L;减低≤1.0mmol/L。
4、临床分类
仅TC升高,为高胆固醇血症;仅TG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C与TG均升高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根据是否有原发病及基因诊断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血脂异常。尤其要对下列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进行鉴别: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多表现为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甲减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降低。
2、库欣综合征
多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如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毛发增多、性功能障碍等。实验室诊断包括血皮质类固醇升高并失去昼夜变化节律、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显著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被抑制。
3、肾病综合征
几乎所有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均增加。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大量蛋白尿(>3.5g/d)和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诊断主要根据:SLE引起的血脂异常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自身抗体与肝素结合,抑制脂蛋白酶活性,减慢VLDL清除。
(1)临床表现:如皮损,心、肝、肾等脏器损害。
(2)自身抗体检查: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等。
(3)皮肤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和“满堂亮”肾小球。
治疗
1、治疗原则
(1)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程度决定干预策略。
(2)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
(3)调脂首选他汀类药物。
2、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控制。
(2)增加运动。
(3)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3、药物治疗
调脂药用药方式一般都为联合用药。
(1)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2)肠道CH吸收抑制剂:口服依折麦布,常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头痛和消化道症状。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普罗布考: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低血钾者禁用。
(4)胆酸鳌合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考来维仑。异常β脂蛋白血症和血清TG>4.5mmol/L为绝对禁忌证。
(5)贝特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者以及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6)烟酸类:烟酸(维生素B3)缓释型较常用。烟酸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瘙痒和胃肠道症状,偶见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慢性活动性肝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和痛风者禁用,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宜使用。烟酸类衍生物阿昔莫司副作用较少。
(7)高纯度鱼油制剂:不良反应少见。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8)新型调脂药物:ApoB1ao合成抑制剂(米泊美生)、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微粒体TG转移蛋白抑制剂(洛美他派)
(9)中药:山楂、苦丁、绞股蓝、石菖蒲;中成药有血脂康、脂必妥、蒲参胶囊。
4、其他治疗措施
(1)脂蛋白血浆置换:该治疗价格昂贵,有创切存在感染风险。
(2)手术治疗:对极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回肠末段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肝脏移植术等。
日常
1、血脂监测
(1)正常人应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
(2)已经患有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的患者,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
(3)4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检查一次血脂。
(4)有家族史、体型肥胖、长期吸烟和酗酒、长期吃糖多、习惯静坐、情绪易激动、生活无规律、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
2、饮食控制
(1)控制能量的摄入,每人每天的能量摄入应控制在29卡/公斤体重内,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应十分严格,每人每天<300毫克,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蛋类每天不超过一个,应提倡吃植物油。宜多选用奶类、鱼类、豆类、瘦肉、海产品、蔬菜、水果等。
(2)食盐的摄入,每人每天应少于8克。
(3)调整饮食结构,低胆固醇、低脂、低糖、高纤维。
(4)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禁止暴饮暴食。
3、健康的生活方式
(1)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 18.0~23.9kg/m2)。
(2)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3)增加适当的运动锻炼,并长期坚持。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7天。运动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环境来定,可以选择慢跑、体操、太极拳等。
4、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增强对高脂血症基本知识及并发症的认识,消除疑虑,减少心理压力。患者可向朋友、亲人倾诉或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等转移注意力等,保持乐观情绪,自觉配合饮食、运动锻炼及药物治疗。
5、病情监测
如果出现反复胸痛、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要及时就医排查心脑血管疾病等。
预防
1、控制体重,合适的体质指数(BMI 18.0~23.9kg/m2)。
2、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吃肥肉、鱿鱼、蛋黄、奶油、动物内脏;适当增加蛋白质及低动物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蛋白及豆制品,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3、适当锻炼,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
4、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5、戒烟限酒。
6、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等。
血脂蛋白分为6类如下:
1、乳糜微粒(CM)
由小肠合成,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一般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易诱发急性胰腺炎;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而摄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由肝脏合成,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VLDL分解代谢形成,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前体,部分经肝脏代谢。
4、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5、高密度脂蛋白(HDL)
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由于HDL包含多种亚组分,所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存在差异。当HDL检测值偏低时,提示有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
6、脂蛋白(a)[Lp(a)]
Lp(a)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当Lp(a)>300mg/L时,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