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出现于远古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上建立,后各代均有汇总发展壮大。此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颇深。中医承载着着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古时候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的起源,在神农时代就出现了医经和经方两大体系,于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杂病论》便应运而生。
《黄定内经·素问》开篇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然后就开始讲上古之人怎么养生了。它是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为主,理论性很强,备受大家喜欢,是中医的主流。而经方体系的《伤寒论》开篇“太阳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条文晦涩难懂,一句话总结就是:出现了这些症状,你就用这个方子,用了准管用。这是在长久的年代和众多的人体上,历经千百万次的反复试验、观察、和反复实践,总结出百试百验的药方,实用性很强。所以大家学习中医入门的话,这两本书也可以学习。
那么我们中医师承学习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学习时方
学习中医不能只学习经方,还要学习时方。因为我们面对的病很复杂,因此就需要学习时方。那么时方怎么学呢?时方的辨证需要辨病位,辨病机,辨病性,辨兼夹证,这四个要结合起来学。比如病人头痛的,他这个病是在肝还是在脾,要辨清楚。病机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这个病它到底是风,还是湿,这个必须搞清楚。那么病性呢?就是病的性质,它到底是寒,还是热,是虚,还是实。或者干脆我们再加一个表里,表里实际上是病位的问题。兼夹证,就是要看有没有瘀血,有没有痰饮,有没有食积,有没有虫,要看这些。
2、学习脉诊。
脉诊该怎么学?可以先学脉有力,脉无力,从最简单的开始学,不要一上来就学二十八脉还是很难的。
3、学习中医的治病是有原则的。
中医的原则是什么?有表先解表。表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当今社会有表证的这些病人啊,我跟你讲,从你临床见到的感冒病人,一直到住院里面的肾病、血液病、癌症等等等等,这些病人的表证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需要先解表。所以比较可惜的是,西医没有表证概念,不解表。中医懂表证的人多,这就导致很多的病治不好,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临床治疗。 解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经方里面的伤寒解表法,就是麻黄、桂枝来解表。
读中医的书应该有侧重点,把握住侧重点,不断朗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好了,中医的学习内容就到这了,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的内容,请持续关注悬壶中医教育!
标签: #中医师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