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苋
空心苋,中药名。为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的全草。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咳血,尿血,感冒发热,麻疹,乙型脑炎,黄疸,淋浊,痄腮,湿疹,痈肿疖疮,毒蛇咬伤。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咳血,尿血,感冒发热,麻疹,乙型脑炎,黄疸,淋浊,痄腮,湿疹,痈肿疖疮,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30-60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尚不明确。
1、抗病毒作用。
2、抗菌作用。
3、保肝作用。
4、对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
1、《广西本草选编》:“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感冒发热,肺结核吐血,湿疹,带状疱疹,疔疮,毒蛇咬伤。”
2、《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乙脑、流感初期,外用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3、《福建药物志》:“治咳血,黄疸,淋浊,血尿,产后小便不通。”
临床应用
1、治肺结核咳血:鲜空心苋全草120g,冰糖15g。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2、治血尿,尿路感染:空心苋、大蓟根、紫珠草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带状疱疹:鲜空心苋全草120-240g。捣烂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加工炮制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除去杂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药材鉴别
全草长短不一。茎扁圆柱形,直径1-4mm;有纵直条纹,有的两侧沟内疏生毛茸;表面灰绿色,微带紫红色;有的粗茎节处簇生棕褐色须状根;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7-18m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绿黑色,两面均疏生短毛。偶见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直径约1cm,具总花梗;花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
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又名喜旱莲子草。多年生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7-20毫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具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贴生毛及缘毛,下面有颗粒状突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微有柔毛。花密生,成具总花梗的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球形,直径8-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白色,顶端渐尖,具1脉;苞片卵形,长2-2.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2毫米;花被片矩圆形,长5-6毫米,白色,光亮,无毛,顶端急尖,背部侧扁;雄蕊花丝长2.5-3毫米,基部连合成杯状;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果实未见。花期5-10月。
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原产巴西。
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生于水沟、池塘及田野荒地等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