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
蚱蜢,中药名。为蝗科飞蝗属动物飞蝗LocustamigratoriaLinnaeus、稻蝗属动物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剑角蝗属动物稻叶大剑角蝗AcridalataMotsch等多种昆虫的成虫。动物飞蝗和稻叶大剑角蝗,全国均有分布;中华稻蝗,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祛风解痉,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百日咳,哮喘。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声明
功效作用
祛风解痉,止咳平喘。
小儿惊风,破伤风,百日咳,哮喘。
内服:煎汤,5-10只;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孕妇慎用。
1、《纲目拾遗》:“治咳嗽,惊风,破伤(风),疗折损,冻疮,斑疹不出。”
2、《随息居饮食谱》:“暖胃助阳,健脾运食。”
临床应用
1、治小儿惊风,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研末),砂糖和服。(《纲目拾遗》)
2、治急、慢惊风,霜降后取蚱蜢风干,用十个或七个,加钩藤、薄荷叶各一撮,煎汤灌下,渣再煎服。(《百草镜》)
3、治破伤风,霜降后蚱蜢晒干,用十数个,瓦上煅存性,酒下。(《救生苦海》)
4、治产后冒风,干蚱蜢数十个,瓦上煅存性,好酒调服。(《纲目拾遗》引《王良生救急方》)
5、治鸬鹚瘟(其症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似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儿多患此),蚱蜢十个。煎汤服。(《百草镜》)
6、治三日疟,蛗螽阴干为末,临发日,于五更时酒服方寸匕。(姚可成《食物本草》)
7、治冻疮,蚱蜢风干,煅研。香油和搽,撒亦可。(《养素园传信方》)
加工炮制
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焙酥,研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呈细粉状,黄棕色,气焦香。
动物学信息
蝗科飞蝗属、稻蝗属、剑角蝗属飞蝗、中华稻蝗、稻叶大剑角蝗。
1、飞蝗:体长约5.4厘米,黄褐色。头顶色淡,复眼棕色,卵圆形。单眼3个,作鼎足排列。触角丝状,褐色。咀嚼式口器。前胸长大,绿色,中央有隆起的纵走线。前翅皮纸质,狭而长,灰黄色,有不规则的斑纹。前、中足黄褐色,后足腿节绿色,内侧有带状黑绿色斑3条。腹部由11节组成,在第1腹节上有听器,在第2-8腹节上有气门8对,末端有尾毛。2、中华稻蝗:体长圆形,长3-4厘米,黄绿色或绿色,有时黄褐色,有光泽。头顶有圆形凹窝,颜面中部沟深。复眼灰色,椭圆形,触角丝状,褐色。前胸发达,中部有横缝3条。前翅前缘部分呈绿色,余部褐色,腹部黄褐色,雄体腹末端屈曲上。3、稻叶大剑角蝗:体细长圆形,雄虫长约5.4厘米,雌虫长约9厘米,全体绿色,有时呈灰褐色。头圆锥形,颜面尖形,显著倾斜,咀嚼式口器,触角剑形。雌虫前翅的中央具有1列纵行的白色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