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的用法_白蒿的功效作用_白蒿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白蒿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白蒿,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A.moxa DC.;A.koreana Nakai;A.chrysolepis Kitag】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癫恶疮。

中文名称

白蒿

别名

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子蒿、臭蒿子

性味归经

味苦、微甘,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
肺热咳喘,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癫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化学成分
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干植物含生物碱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白蒿扬花期前全草醇提浸膏给烫伤大鼠腹腔注射0.46g/kg,对皮肤烫伤炎症渗出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蒿还可显著减轻大鼠蛋清性踝关节肿。白蒿0.23g/kg连续5d腹腔注射,也可显著抑制大鼠甲醛性关节肿。白蒿显著抑制肾上腙素诱发的小鼠肺水肿。大鼠切除双侧肾上腺后,白蒿抗炎症渗出以及抑制甲醛性、蛋清性关节肿作用消失。

2、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以血浆皮质酮为指标,发现大鼠腹腔注射白蒿提取物0.46g/kg,可激活肾上腺皮质,增加皮质酮分泌量,又可将其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灌胃3g/kg或连续6d腹腔注射460mg/kg均可见上述作用。去垂体大鼠该作用消失。戊巴比妥钠单用或分别与地塞米松、氯丙嗪、可的松合用均不能阻断白蒿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但戊巴比妥钠与吗啡合用可阻断白蒿的作用。脑室内注射阿托品也可完全阻断其作用。利舍平耗竭脑单胺类递质对白蒿作用无影响大鼠腹腔注射460mg/kg白蒿后,间脑5HT水平显著升高;脑谷氨酰胺含量明显增加,而GABA含量显著降低。去肾上腺后,对后两项指标作用相反。总之,白蒿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其作用在于激活下丘脑乙酰胆碱、5-羟色胺,同时抑制γ氨基丁酸系统,使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分泌功能增强。

3、其他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蒿,可显著提高急性减压耐缺氧能力。白蒿还显著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降低小鼠减压缺氧耐受力的作用。白蒿0.25g/kg、0.50g/kg、0.80g/kg分别给小鼠皮下注射,显著延长50mg/kg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白蒿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30mg/kg),致小鼠睡眠数目增加作用不显著。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2、《食疗本草》:“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

3、《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止血。治刀伤。”

4、《中国民族药志》:“治气管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部疾病,气喘咳嗽,咽喉肿痛:大籽蒿30g,洪连25g,蒂达25g。共研细粉。每次3-6g,每日3次。(出自《中国民族药志》)

2、治衄血,咯血:大籽蒿、小檗皮各等分。研成粗粉。每服5-10g,每日3次。(出自《中国民族药志》)

3、治癩,身体面目有疮: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酿米七斗,一如酿酒法,酒熟稍饮之。(《深师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类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蒿属植物大籽蒿。
形态特征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