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
野菰,中药名。为列当科植物野菰AeginetiaindicaL.的肉质茎、花或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小儿高热,尿路感染,骨髓炎,毒蛇咬伤,疔疮。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漱口。
《江西草药》:“本品有毒,内服慎用。”
全株含野菰酸,野菰内酯,β-谷甾醇,多烯酸E,芹菜素,β-谷甾基葡萄糖甙,β-胡萝卜素,视黄醇,3,7-二甲基-9-(4-甲氧基-2,3,6-三甲苯基)-2,4,6,8-壬四烯酸乙酯,多烯酸D、F。
抗肿瘤作用:在接种有1×105 methA瘤细胞的BALB/c荷瘤小鼠,腹腔注射野菰提取物2.5mg/kg。结果证明,对照组小鼠均在21d内发生腹水瘤死亡。而野菰治疗组小鼠均无死亡,且未见任何副反应。野菰提取物治疗后的小鼠再次接种同抗原的methA瘤细胞均能继续生存,而第2次接种异抗原methA瘤细胞则全部死亡。这表明野菰提取物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物。体外试验证明野菰提取物无细胞毒作用。
1、《南京民间药草》:“根或花捣烂外敷,或用甘草作引子,煎水内服,可治骨髓炎。”
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咽喉肿痛。”
3、《杭州药用植物志》:“治咳嗽及咽喉肿痛。”
4、《江西草药》:“解毒消肿。”
5、《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
6、《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小儿高热。”
7、《福建药物志》:“解毒消肿,清热利湿。主治肝炎,肾炎,哮喘;百日咳,鼻衄,脱肛,骨髓炎,疔,疖。”
临床应用
1、治咽喉肿痛:野菰15-30g。水煎,冲冰糖或蜂蜜服,或鲜(野菰)全草捣汁,加醋适量漱口。(《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哮喘:野菰15g,黄酒酌量。水煎服。
3、治鼻衄:野菰15g,瘦猪肉酌量。水炖服。(2-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4、治甲状腺肿:灌草菰110g。炖猪小肠服。
5、治肠炎:灌草菰20g。水煎服。(4-5方出自《台湾植物药材志》)
6、治脱肛:野菰30g,猪大肠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7、治子宫脱垂:鲜(野菰)花9g,加红糖少许。捣烂,黄酒冲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8、治骨髓炎:野菰茎、花适量捣敷,并用野菰茎、花3-9g,和以等量甘草煎服。(《庐山中草药》)
9、治淋浊,四肢无力:(野菰)全草30g。煮猪脚吃。(《湖南药物志》)
10、治疔疮:①(鲜)野菰花适量,麻油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②鲜野孤、蜂蜜各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