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的用法_竹茹的功效作用_竹茹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竹茹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竹茹,中药名。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R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 Clure var.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中文名称

竹茹

拉丁文名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ns

别名

竹皮、青竹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竹茹、姜竹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主治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10g。清热化痰宜生用,清胃止呕宜姜汁炙。

注意事项

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化学成分

含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物、2,5-二甲氧基-对-苯醌、β-羟基苯甲醛、丁香酚等。

药理作用

竹茹粉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4、《别录》:“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伤损内痛:兵杖所加,木石所迮,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青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焦为末。酒一升,煮三沸,服之。三服愈。(《千金方》)

2、月水不断:青竹茹微炙,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普济方》)

3、妇人损胎:孕八、九月,或坠伤,牛马惊伤,心痛。用青竹茹五两,酒一升,煎五合服。(《子母秘录》)

相关配伍

1、竹茹配瓜蒌:竹茹甘寒而润,功专清化热痰;瓜蒌甘微苦寒,善清肺润燥化痰。两药伍用,相得益彰,可增强清肺化痰之功。适用于肺热壅盛,咳嗽痰黄之证。

2、竹茹配枳实:竹茹甘寒清降,清肺化痰,清胃止呕;枳实辛散温通,降气消痰,散结除痞。两药伍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适用于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闷痰多。

3、竹茹配半夏:竹茹甘寒清降,清肺化痰,清胃止呕,长于清热痰而止呕;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消痞除满,善化湿痰而止呕。两药伍用,一寒一热,相互为用,有健脾燥湿、和胃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呃逆等。

4、竹茹配橘皮:竹茹甘寒清降,清热止呕,下气消痰;橘皮辛温性缓,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两药伍用,一寒一温,温清相济,可增强和胃降逆之功,尤善除胃中寒热。适用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

鉴别用药

1、竹茹、竹沥与天竺黄:竹茹药力较弱,主治痰热喘咳、烦热不眠之证,但兼清胃止呕、凉血止血,尚可用于胃热呕吐及血热出血证。竹沥、天竺黄力强而兼定惊之功,凡痰火内结之痰壅喘急、中风痰迷、惊痫癫狂,均可用之。但竹沥性滑,祛痰力强,寒痰及便溏忌用。天竺黄甘缓,清化热痰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又兼清心定惊之功,多用治中风痰迷、癫狂惊风证。

2、芦根与竹茹:二者均甘寒而善清胃止呕、除烦,主治胃热呕吐。但芦根为清热泻火药,又能生津止渴、利尿,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竹茹属清化热痰药,尤善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3、半夏与竹茹:二者均有化痰止呕作用,可用治痰证及呕吐等。然竹茹甘微寒,功专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兼能凉血止血,用于痰热咳嗽、心烦不眠、胃热呕吐及血热岀血证;半夏为辛温之品,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兼能消痞散结,用于寒痰、湿痰、胃寒呕吐及痈疽肿痛、瘰疬痰核等。

相关药品

小儿止嗽丸、脑震宁颗粒、抗腮灵糖浆。

相关方剂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竹茹汤(《普济本事方》)、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竹茹阿胶汤(《产孕集》)、竹茹麦门冬汤(《古今医统》)。

药膳食疗

鲜芦根竹茹粥:

1、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症见胸痛咳嗽气喘、痰稠色黄、发热、烦渴引饮、小便少黄等。

2、原材料:鲜芦根60克,竹茹15克,粳米50克。

3、做法:先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待米将烂时,加入芦根竹茹药液(提前煮好),以文火煮15分钟左右,调味食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

炮制方法

1、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周。

2、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炒至黄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1、竹茹:参见“药材”项。

2、姜竹茹:形如竹茹,微具焦斑和姜辣味。

3、炒竹茹:形如竹茹,黄绿色,微具焦斑。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毛竹属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等。

形态特征

1、青秆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2、大头典竹: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3、淡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分布区域

1、青芉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2、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广西及海南。

3、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

生长环境

1、青秆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2、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

3、淡竹:多生于丘陵及平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