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子
苘麻子,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的种子。具有清利湿热,解毒消痈,退翳明目的功效。主治赤白痢疾,小便淋痛,痈疽肿毒,乳腺炎,目翳。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利湿热,解毒消痈,退翳明目。
赤白痢疾,小便淋痛,痈疽肿毒,乳腺炎,目翳。
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
孕妇慎用。
含油15%-17%,其中58%为亚油酸。
1、《新修本草》:“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一枚,破痈肿。”
2、《纲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3、《湖南药物志》:“明目,止痢。”
4、《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消炎,利尿,通乳。主治小便不利,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临床应用
1、治赤白痢:苘麻子一两。炒令香熟,为末,以蜜浆下一钱,不过再服。(《杨氏产乳方》)
2、治腹泻:苘麻子焙干,研细末。每次3g,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3、治尿道炎,小便涩痛:苘麻子15g。水煎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4、治乳汁不通:苘麻子12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6g。水煎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5、治瘰疬:苘麻果实连壳研末,每星期6-9g(小儿减量),以豆腐干1块切开,将药末夹置豆腐干内,水煎,以汤内服,以豆腐干贴患处。如无果实,可用苘麻幼苗(约15cm高上下)2-3株,作为1剂,同豆腐煮,服用法同上。(《江西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打下种子,筛去果皮及杂质,再晒干。
药材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扁长方形,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下皮细胞1列,略径向延长。栅状细胞1列,长柱形,长约至88μm,壁极厚,上部可见线形胞腔,其末端膨大,内含细小球状结晶。色素层4-5列细胞,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胚乳和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和糊粉粒,子叶细胞还含少数细小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苘麻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甲酸(3∶1∶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种子三角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3.4-4mm,宽约3mm。表面暗褐色,散有稀疏短毛,边缘凹陷处具淡棕色的种脐。种皮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子叶折叠呈W字型,胚乳与子叶交错。气微,味淡。
以籽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锦葵科苘麻属苘麻。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m。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2cm,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圆心形,长5-10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3cm,被柔毛,近顶端具节;花萼杯状,密被短绒毛,裂片5,卵形,长约6mm;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约1cm;雄蕊柱平滑无毛;心皮15-20,长1-1.5cm,先端平截,具扩展、被毛的长芒2,排列成轮状,密被软毛。朔果半球形,直径约2cm,长约1.2cm,分果爿15-20,被粗毛,顶端具长芒2。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
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地均产,东北各地也有栽培。
主产四川、河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河北等地亦产。销全国。
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