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
皂荚,中药名。为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1、用于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2、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咽喉炎、喉梗阻等属于痰浊痹阻者,脑岀血、脑梗死、癫痫等属于痰湿阻窍者。
内服:1-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抽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掺或调敷;或熬膏涂;或烧烟熏。
1、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胃黏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初起觉得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大便多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同时岀现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因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而致死亡。
2、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必要时可导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有溶血征象者,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严重者须输血、给氧,酌用可的松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并作对症处理。中药可用生姜9克、香薷9克、赤芍9克、乌药9克、藿香6克、羌活6克、大腹皮12克,水煎服;或以黄柏9克、甘草6克,水煎服。
体虚及孕妇、咯血者禁服。
含三萜类皂类、鞣质、蜡醇、二十九烷、豆甾醇等。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皂荚能使猫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产生祛痰作用。其活性成分是皂苷,能刺激黏膜而反射性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多。
2、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皂荚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1:3的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杀虫作用:猪牙皂在体外有杀死丝虫幼虫的作用。
1、《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
2、《别录》:“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临床应用
1、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240g(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2、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9g,立通。(《政类本草》引孙真人方)
1、皂荚配麻黄:皂荚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功专祛除顽痰;麻黄辛散温通,既发汗解表,又宣肺平喘。两药伍用,可增强化痰平喘之力。适用于顽痰阻肺,咳喘痰多者。
2、皂荚配细辛:皂荚味辛散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细辛辛散温通,既能发散风寒,又能通窍止痛。两药伍用,吹鼻取嚏,共奏通窍开闭之功。适用于痰涎壅盛,关窍阻闭之中风、痰厥及癫痫,。
3、皂荚配明矾:皂荚味辛散而性窜,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明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两药伍用,温水调服,有涌吐痰涎而豁痰开窍醒神之功效。适用于痰涎壅盛之喉痹证。
细辛与皂荚:两者均味辛走窜而善通窍开闭,可用治痰涎壅盛,关窍闭阻之证。但皂荚味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有较强的祛痰导滞作用,故适用于顽痰阻肺,胸闷咳喘,咯痰不爽之证;兼有祛风杀虫之功,又治皮癣、麻风等。细辛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加工炮制
栽培5-6年后即结果,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晒干。
1、皂荚: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猪牙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3、炒猪牙皂:取净砂子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加入净猪牙皂,拌炒至疏松鼓起,呈深棕色,取出,筛去砂子,放凉。或取净猪牙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色泽加深、发亮时取出,放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皂荚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cm,宽2-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1、皂荚、猪牙皂:参见“药材”项。
2、炒猪牙皂:微鼓起,色泽深棕色,有光泽,气微香,有刺激性。
植物学信息
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m;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cm。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cm;小叶(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8.5(12.5)cm,宽1-4(6)cm,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长1-2(5)mm,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4cm,被短柔毛;雄花:直径9-10mm;花梗长2-8(10)mm;花托长2.5-3mm,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长3mm,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4-5mm,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长2.5mm;两性花:直径10-12mm;花梗长2-5mm;萼、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长4-5mm,花瓣长5-6mm;雄蕊8;子房缝线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数湖北标本子房全体被毛),柱头浅2裂;胚珠多数。荚果带状,长12-37cm,宽2-4cm,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或有的荚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长5-13cm,宽1-1.5cm,弯曲作新月形,通常称猪牙皂,内无种子;果颈长1-3.5cm;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mm,宽8-9mm,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
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