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山药,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医保类型
功效作用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要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本品含薯蓣皂苷元、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淀粉酶等。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山药具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管内容物排空作用。使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管紧张性降低,山药能使其恢复节律。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山药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3、抗衰老的作用:20%山药或熟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四药合剂水煎液浸泡桑叶后阴干,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降血糖的作用:山药可显著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及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5、此外,山药尚有一定的促进创伤愈合、耐缺氧等作用。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2、《食疗本草》: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
3、《日华子》: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4、《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润皮毛。
临床应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5、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著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更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食医心镜》)
1、山药配锁阳: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锁阳善于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助阳,涩精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精滑精等。
2、山药配党参:山药偏于补脾益阴;党参偏于补脾益气。两药配伍,可増强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纳呆,体倦乏力或泄泻等。
3、山药配芡实:山药甘平,长于补脾益肾,收涩止泻;芡实甘涩平,善于益肾固精收涩止带。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肾,收涩止泻,固精止带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泄泻、遗精、白带、小便不禁等。
4、山药配天花粉:山药长于益气养阴;天花粉善于润燥生津。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及消渴等。
5、山药配苏子:山药长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苏子善于下气消痰,止咳平喘。两药配伍,可增强滋肾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肾两虚,摄纳无权所致的虚喘等。
6、山药配知母: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知母善于滋肾润燥。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
7、山药配川贝母:山药甘平质润,长于补肺气,养肺阴而止咳平喘;川贝母苦甘微寒,善于清热化痰而润燥化痰止咳。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等。
8、山药配山茱萸: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山茱萸善于补益肝肾,固精缩尿两药配伍,增强补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1、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古代山药的炮制方法有炒制、蒸制、姜制、蜜制、酒制、乳制、醋制、药汁制等,而现代炮制品主要有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三种生山药以补肾益精,益脾肺阴为主,多用于肾虚遗精,夜尿频多,肺虚喘咳,阴虚消渴等。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益肾固精为主,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精滑,白带绵下等。
2、白术与山药:两者均味甘而为补脾之品,同治脾胃虚弱之证。然白术苦温略燥,专入脾、胃,故又能燥湿利水,兼固表止汗、安胎之功,用于脾虚水停,卫表不固,胎动不安。山药性平,不燥不寒,兼归肺、肾,既可补气,又能养阴,为平补阴阳之品,且有收涩之性,故尚能补肺益肾固精,用于肺肾不足,阴虚内热、消渴。
小儿胃宝丸、薯蓣丸、糖尿乐胶囊。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傅青主女科》)、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珍珠丸子:
1、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固精。对贫血、慢性肠炎、腹泻、遗精、早泄等病症有疗效。
2、原材料:糯米150g,猪瘦肉50g,山药50g淀粉、精盐、味精皆适量。
3、做法:把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天。捞出后沥干水分。猪肉剁成肉泥,山药洗净去皮,蒸熟后捣烂,搀入淀粉、精盐、味精、拌匀。再捏成毎个15g重的丸子,外边滚上一层糯米,装在盘里,放在笼中蒸熟。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浸泡3-4成透,捞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及时干燥。
2、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3、麸炒山药:取麦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投入山药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kg,用麦麸10kg。
4、土炒山药: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山药100kg,用伏龙肝粉30kg。
5、米炒山药:取净山药片和米,投入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每山药片100kg,用米30kg。
6、蜜麸炒山药:将蜜炙麦麸撒入热锅内(约180℃),炒至冒烟时,投入净山药片,再炒至微黄或金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或将蜜水拌麦麸,撒入锅内微火炒干,加入净山药片,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kg,用蜜麸6kg或12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炒山药、麸炒山药、土炒山药、米炒山药、麸炒山药密闭,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毛山药: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1、山药:参见药材性状。
2、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
3、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
4、土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
5、米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或金黄色,味甜。
混淆品:
参薯:为薯黄科植物参薯DioscoreaalataL.的干燥根茎。多为不规则扁圆柱形,长7-14cm,直径2-3cm;表面浅黄色至棕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未除尽的黄褐色栓皮斑块。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味淡,微酸。
伪品:
1、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的块根。商品均已斜切或横切成片,直径1.2-2.2cm,黄白色,外皮已除去,切断面乳白色,粉性,近边处可见形成层,中央部位有小的细木心。
2、甘薯(红苕):为旋花科植物甘薯IpomoeabatatasLam.的块根。短柱状或梭状,长6.5-17cm,直径4-4.5cm。表面残留外皮为淡红色或淡黄棕色。切面类白色或淡米黄色,粉性,可见淡棕色点状、线状筋脉点。
植物学信息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接处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中南、西北地区。
主产于河南怀庆地区者最佳,称怀山药。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或为栽培。
野生于山区向阳的地方,喜温暖,耐寒,在北方稍行覆盖可以越冬。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故栽培地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最好,若土壤为酸性,易生支根和根瘤,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过碱,其根部不能充分向下生长。因此,在我国南部地区栽培,于较酸性土壤上应施适量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
主要用芦头和珠芽(山药豆)繁殖。
1、芦头繁殖:每年10月份将地下根挖出,将山药上部芦头15-25cm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使其水分蒸发,经过日晒2-3d,伤口愈合,放入室内或室外挖坑贮藏。坑的深度及盖土厚度以不使芦头受冻为度,河南坑深为40cm,盖土6cm,天冷时覆土至10cm。保持湿润。翌年4月(清明至谷雨)取出,在畦内按行距30-45cm,株距18-20cm,开沟栽种,将芦头顺序平放于沟内,盖土。
2、珠芽繁殖:4月中旬将上年秋天采收珠芽(山药豆)从坑中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栽种,行距30cm,株距10-15cm,沟深6cm,将珠芽放入沟内,覆土6cm,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出芽。
1、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夏季发生。防治: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倍液防治。
2、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发生时用毒饵诱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