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用法_栀子的功效作用_栀子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栀子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栀子,中药名。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中文名称

栀子

拉丁文名

Gardeniae Fructus

别名

木丹、鲜支、越桃、支子、山栀子、枝子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栀子、炒栀子、焦栀子)

功效作用

功能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

2、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

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

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5、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黄柏、黄芩与栀子一起煎煮可以发生沉淀反应,制备注射液的时候不宜同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应用。

(2)不宜与β受体阻滞药配伍应用。

(3)阿托品可以消除栀子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4)普萘洛尔可以明显抑制栀子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酮苷、山栀子苷、京尼平苷及黄酮类栀子素、三萜类化合物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熊果酸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栀子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栀子及所含环烯醚萜苷等成分均有利胆、退黄作用。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栀子有提高胰腺炎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肝脏和胃肠系统的功能以及减轻胰腺炎等药理作用。栀子水提取物及京尼平苷口服给药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动物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栀子提取物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降血压作用,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具有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的作用。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栀子醇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无镇痛作用。

5、此外,栀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2、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如栀子柏皮汤(《金匿要略》)。

3、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黄芩、黄连、黄柏,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相关配伍

1、栀子配茵陈:栀子善泻火除烦、泄热利湿;茵陈长于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二药配用,以茵陈为主,栀子为辅,茵陈得栀子之佐,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倍增,从而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治疗湿热黄疸必不可少之药对,适用于湿热黄疸。

2、栀子配黄芩:栀子善清三焦火热、祛湿解毒;黄芩偏清泻上、中二焦之火热,尤善清肺中伏火,且能燥湿。二药配用,黄芩得栀子之助清肺中伏火之力增强,合而用之,能清三焦、泻肺热。适用于肺热所致的发热烦渴、咳嗽痰黄等,湿热黄疸,肝经郁热所致的月经过多、经期提前、胎动不安等。

3、栀子配连翘:栀子苦寒清降,性缓下行,能清心肺三焦之火而利小便,还能凉血止血;连翘轻清而浮,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且能宣畅气血,以散血积气聚。二药相须为用,共奏清心除烦、凉血解毒之功。适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之高热神昏等,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尿赤短涩,湿热黄疸而见发热者。

4、栀子配牡丹皮:栀子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之郁火;牡丹皮为血中之气药,善泻血中之伏火。二药配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能气血同治,具有较好的清泻肝经之热的作用。适用于肝郁火旺之发热、头痛目赤,及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也可用于肝经有热、肝郁不舒之月经不调等。

鉴别用药

1、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与栀子炭: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炭的不同。生栀子苦寒较甚,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疮疡肿毒,扭伤跌损。生栀子苦寒之性较甚,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但炒后可除此弊。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而前者比后者苦寒之性略强,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则用焦栀子。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2、栀子皮与栀子仁:两者为同一来源的不同药用部位,栀子皮是栀子的果皮,栀子仁是栀子的种子,古人认为其功效亦有所不同,栀子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现代研究表明,栀子仁中含栀子苷较高,栀子皮含量较低,这与传统理论“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是相一致的。但现代临床并非如此严格区分,而往往将两者混同在一起应用。

3、栀子与天花粉:两者均苦寒而能清热泻火,消肿解毒,同治热病烦闷、热淋尿赤及痈肿疮毒等。然天花粉苦微甘性寒,清热生津力强,多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多饮;又能清肺润燥,主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栀子苦寒清降,清心除烦力胜,多用于温热病心烦、躁扰不宁;又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尿赤,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相关药品

栀子金花丸、导赤丸、龙胆泻肝丸(水丸、颗粒、大蜜丸、口服液)。

相关方剂

栀子豉汤(《伤寒论》)、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茵陈蒿汤(《伤寒论》)、八正散(《和剂局方》)。

药膳食疗

栀子粥:

1、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2、原材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3、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4、用法:每日服食2次,2-3天为一疗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稍烫,取出,干燥。

炮制方法

1、栀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或取原药材,去杂质,研碎,过筛,去皮壳取仁或去仁取皮壳用。全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栀子仁善去内热。栀子皮善去肌表热。

2、炒栀子:取栀子碎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炒制可缓和药性。

3、炒栀子仁:取栀子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

4、焦栀子:取栀子碎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

5、焦栀子仁:取栀子仁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橙色,取出放凉。

6、栀子炭:取栀子碎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栀子炭用于收敛止血。

7、姜栀子:取栀子碎块加姜汁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栀子10kg,用鲜生姜10kg,或干姜3kg。姜制可加强除烦止呕之功。

8、盐栀子:取净栀子,用武火加热,炒至内心半透,喷洒定量盐水,炒至黑褐色,取出放凉。每栀子100kg,用食盐3kg。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角形,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与纤维连结,直径14-34μm,长约75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果实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饮片性状

1、栀子:为不规则碎块状,参见“药材”项。

2、炒栀子:表面黄红色或黄褐色。炒栀子仁呈扁卵圆形,表面老黄色。

3、焦栀子:表面焦黄色。焦栀子仁表面焦橙色,具焦香气。

4、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

5、姜栀子:表面金黄色,具姜辣味。

6、盐栀子:表面黑褐色,味咸微苦。

常见伪品

掺伪品:

大栀子(水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CameniajasminoidesEllisvar.grandifloraNakai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较大,长3.5-6cm,直径1.3-2cm。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紫黑色,微有光泽,花萼宿存,纵棱较高,果皮厚,破开后内表面鲜黄色,光滑而具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内含种子多数,集结成团,呈长椭圆形,黄红色,种子扁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注:商品中有将水栀子混入栀子中,或将其捣碎以栀子销售,在购买过程中应仔细鉴别。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

形态特征

灌木,高0.3-3m;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对生,或为3枚轮生,革质,稀为纸质,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cm,宽1.5-8cm,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cm;托叶膜质。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mm;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mm,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mm,宽1-4mm,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cm,宽4-6mm,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cm,宽0.6-2.8cm;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cm,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cm,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cm,宽3-7mm,子房直径约3mm,黄色,平滑。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cm,直径1.2-2cm,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cm,宽达6mm;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mm,宽约3mm。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1500m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

生长见习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选取饱满、色深红的果实,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晾去水份;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发芽后除去稻草,经常除草,如苗过密,应陆续匀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cm,即可定植。

2、扦插繁殖: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O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的枝条,摈节剪成长17-20cm的插穗。插时稍微倾斜,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约一年后即可移植。

病虫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根腐病、黄化病等,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