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用法_牛蒡的功效作用_牛蒡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牛蒡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牛蒡,中药名。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果实(牛蒡子)和根。牛蒡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之功效;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之功效。果实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根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

中文名称

牛蒡

别名

恶实、大力子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果实:归肺、胃经。根:归肺、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果实: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治
果实: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根: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
用法用量
果实4.5-9g;根9-15g。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咽喉肿痛:牛蒡子9g,板蓝根15g,桔梗6g,薄荷、甘草各3g。水煎服。

2、治麻疹不透:牛蒡子、葛根各6g,蝉蜕、薄荷、荆芥各3g。水煎服。(1-2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注

1、牛蒡子叶,有人试治早期未化脓的急性乳腺炎有良好效果。用量:鲜叶每天30g(干叶9g),水煎服或水煎当茶饮。

2、近年来,山东、新疆等地发现有将同科植物大鳍蓟OnopordonacanthiumL.的瘦果充当牛蒡子使用的情况。大鳍蓟子颜色及气味与牛蒡子极相似,为灰白色,唯表面纵脉间有明显细密的横皱纹,稀有小黑斑,为主要不同点。此外,尚发现有以云木香的瘦果混充者,均应加以区别,不宜混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实秋后采,去杂质晒干;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用。
炮制方法
炒牛蒡子:将拣净的牛蒡子放锅内,炒至微黄,稍鼓起并略有香气,取出晾凉。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一、药材性状

果实:呈倒长卵形,稍弯曲,长5-7mm,直径2-2.5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散有不规则紫黑色斑点,具较明显的纵脊5-8条,中肋有时明显突出。两端平截,较粗大的一端圆盘状,有1凹窝,为果柄痕。果皮坚硬,种皮淡黄白色,中央的胚具肥厚的子叶3枚,胚根位于子叶基部的接合面之间。富油性,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二、饮片性状

炒牛蒡子形同牛蒡子而稍鼓起,或已破碎,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常有焦斑。有焦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
形态特征
牛蒡又名鼠黏草、夜叉头、蝙蝠刺、蒡翁菜、便牵牛、饿死囊中草、疙瘩菜、象耳朵、老母猪耳朵、鼠见愁、老鼠愁。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