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硫磺的用法_石硫磺的功效作用_石硫磺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石硫磺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石硫磺,即硫黄,中药名。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具有解毒杀虫疗疮(外用),补火助阳通便(内服)的功效。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中文名称

石硫磺

别名

硫黄、硫磺、黄硇砂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肾、大肠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矿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杀虫疗疮(外用)、补火助阳通便(内服)。

主治

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注意事项

1、阴虚阳亢者忌用。

2、孕妇慎服。

3、十九畏中硫黄畏朴硝,故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硫。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药理作用

1、杀真菌、杀疥虫作用:硫黄是常用的外用杀菌药,有杀疥虫作用。硫黄与皮肤分泌液接触,可形成硫化氢及五硫黄酸,具有杀灭真菌及疥虫的作用。

2、缓泻作用:硫黄具有一定缓泻作用。 硫黄内服后,可在肠中形成硫化钾或硫化氢,刺激胃肠黏膜而促肠蠕动,使粪便软化而产生缓泻。

毒理作用

硫黄内服,在胃内不起变化,但在肠道碱性环境中,由于脂肪分解酶等的作用,易形成硫化氢,其中大部分硫化氢被氧化为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盐或硫酸盐,经肾脏及肠道排出体外;未被氧化的游离硫化氢,则刺激肠管,促进蠕动,产生泻下。若大量服用,大量硫化氢和硫化物进人血液,使血红蛋白转化为硫化血红蛋白,可使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同时它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了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内窒息,造成组织缺氧。中毒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脑组织充血、变性,硫化血红蛋白的形成以及局部黏膜的坏死。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 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2、《本草纲目》“主虚寒久痢, 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硫黄配冰片:硫黄有解毒杀虫疗疮之功,并能燥湿止痒;冰片能清热解毒,止痛敛疮。二药伍用,解毒杀虫止痒之功增强,外治用于疥疮。

2、硫黄配半夏:硫黄入肾、大肠经,长于补火助阳通便;半夏善于和胃消痞散结。二药伍用,可增强助阳通便,和胃消痞之功,适用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凝滞肠胃,大肠传导无力而致的虚冷便秘。

3、硫黄配荔枝核:硫黄补肾火,化阴寒;荔枝核辛散通温,行气止痛。二药伍用,有温阳散寒,行滞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阳虚寒盛的少腹冷痛,寒疝腹痛等。

鉴别用药

1、生硫黄与制硫黄:生硫黄解毒疗疮,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制硫黄可内服,经用豆腐制后,毒性降低,能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等。

2、硫黄与雄黄:二药均能解毒杀虫,可外治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然硫黄则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具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内服可治阳痿足冷,寒喘,虚寒便秘等。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以色黄、光亮、质松脆者为佳。

炮制方法

制硫黄: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

药材鉴别

鉴别

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矿物学信息

矿物种属

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

道地产区

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