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的用法_藿香的功效作用_藿香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藿香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具有化湿,止呕,解暑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呕吐,暑湿或湿温初起。

中文名称

藿香

拉丁文名

Pogostemonis Herba

别名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藿香)

功效作用

功能

化湿,止呕,解暑。

主治

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

3、暑湿或湿温初起: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

4、西医诊为慢性胃肠炎属于湿阻中焦者,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属于暑湿表证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鲜品加倍。

注意事项

不宜久煎,阴虚火旺者禁服。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等。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竹烯等。尚含生物碱类。

药理作用

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相关配伍

1、藿香配滑石:藿香芳香化湿,健脾和中;滑石清热解暑,渗湿利水。两药伍用,调和脾胃,化湿止泻的功效显著。适用于脾虚湿盛的呕吐泄泻。

2、藿香配佩兰: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香化湿浊的要药,善于化湿浊止呕吐;佩兰气味清香,性平不燥,善祛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两药配伍,相须为用,化湿解暑功效倍增。适用于夏令伤暑,湿浊中阻的胸闷、腹满、呕恶,或热病挟湿的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等。

3、藿香配砂仁:藿香偏于化湿止呕;砂仁偏于健胃和中。两药伍用,理气和中止呕功效较好。适用于妊娠呕吐及气滞脘闷的胃纳不佳。

4、藿香配陈皮:藿香长于化湿解暑,辟秽止呕;陈皮功善理气健脾,化湿止呕。两药伍用,芳香理气,和中止呕的功效显著。适用于外感暑温,内伤湿滞,脾胃不和所致的脘痞纳呆、呕吐泄泻,甚或心腹疼痛等。

5、藿香配郁金:藿香芳香化湿,行气止痛,宣中解郁;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两药伍用,行气、解郁、止痛功效显著。适用于湿阻气滞或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痞闷等。

6、藿香配半夏:藿香快脾胃、化湿浊,性偏温散;半夏和胃降逆、化痰止呕,性偏温降。两药伍用,能理脾胃、除寒止呕。适用于寒湿内阻,停食气滞,脘腹疼满、呕吐。

7、藿香配白术:藿香开胃化湿;白术健脾益气。两药伍用,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功效较好。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泄泻。

鉴别用药

1、生藿香与鲜藿香:藿香常用品种有鲜藿香、生藿香。鲜藿香为藿香的鲜品,燥性微弱,善于清化暑湿之邪而不伤阴津,暑月湿热蒸腾之际用之尤为适宜。生藿香为藿香阴干而成,其性辛香疏散,发表而不峻烈;微温芳香,化湿而不燥热,湿化气行而脾胃和则呕逆自止。为治疗夏伤暑湿,寒热身重,头晕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绞痛,吐泻之佳品感受暑湿重症者尤宜。但辛温发散之性较鲜品强,有伤阴之弊。

2、藿香叶与藿香梗:都能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用于湿浊内阻、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所致胸闷脘痞、纳呆不饥,以及暑湿表证、湿温初起,湿阻气滞所致呕吐等。但藿香叶味辛发散之性较强,长于发散表邪;藿香梗能宽中畅膈,理气行滞,长于和中止呕。

3、藿香与紫苏:两者均有发散表邪,行气和中的作用,都可用于表证、脾胃气滞所致的胸闷呕吐等。但藿香的香燥性较强,解表化湿尤适用于湿浊中阻、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又长于化湿止呕,用于湿阻呕吐等;紫苏则偏于辛散,发汗散寒的功效较强,善治风寒表证,还可理气安胎止呕,多用于脾胃气滞呕吐、胎动不安等,并能解鱼蟹毒。

4、藿香与香薷:皆有化湿和中发表的作用,用治湿浊困脾或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脘痞吐泻,每每相须为用。但藿香善于止呕,为治疗湿郁呕逆之要药,芳香化湿之力较强,用于湿浊内阻、暑湿表证、湿温初起等;香薷化湿和中,兼利小便,且其发汗解表之力较强,而藿香次之。香薷善于发越阳气,散水和脾以利水消肿,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水肿等。

相关药品

藿香正气水(片、颗粒、滴丸、口服液、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柴连口服液、四正丸。

相关方剂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六和汤(《和剂局方》)、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甘露消毒丹(《续名医类案》)、不换金正气散(《易简方》)。

药膳食疗

藿香正气粥:

1、功效:解暑祛湿、理气开胃、和胃止呕。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腹痛呕吐、肠鸣泄泻、头涨昏痛、发寒热、胸脘痞闷、食欲减退。

2、原材料:藿香10克,苏叶、白芷、茯苓、大腹皮各3克,白术、半夏曲、陈皮、姜厚朴、桔梗、炙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3、做法:先将上述药研细末,每次取10克,用布包煎,取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再煮1-2次滚沸即可。

4、用法:每日2-3次,温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

炮制方法

1、鲜藿香:取新鲜药材,除去杂质、枯叶、老梗及根,切段。

2、藿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老梗及根,下半段略浸,上半段喷潮,润软,切短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地上部分长30-90cm,常对折或切断扎成束。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长2-8cm,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上表面深绿色,下表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气芳香,味淡而微凉。以茎枝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段,茎、叶混合。茎略呈方形,直径0.2-1cm;外表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被柔毛,髓部白色。叶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三角状长卵形;灰绿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边缘具钝锯齿。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广藿香。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mm,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在北京地区能在田间越冬。怕干旱。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当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获,置阴凉处后熟数日,晒干脱粒。南方气温较高,可采用秋播,9-10月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深2-4cm,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每1h㎡用种子7.5kg。拌草木灰,匀播穴内,产量较高。北方3-4月播种,顺畦按行距25-33cm,开1-1.3cm的小浅沟,种子匀播于沟内,覆土2-4cm,用足踩一遍,每1h㎡用种子7.5-12kg,产量较低。苗高6-10cm时间苗,条播按株距10-15cm留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

病虫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在5、6月发生,可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斑枯病防治可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并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在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温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浇灌病穴。虫害有朱砂红叶螨。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