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用法_桂枝的功效作用_桂枝的注意事项| 中草药学习功效与炮制介绍

xuanhujiaoyu

桂枝

本词条由 线上中药查找

桂枝,中药名。为樟科樟胡椒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中文名称

桂枝

拉丁文名

Cinnamomi Ramulus

别名

柳桂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桂枝)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畏赤石脂、白石脂。

注意事项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另外尚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苷类、香豆精及鞣质等。

药理作用

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有降温、解热作用。桂枝煎剂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痢疾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挥发油有止咳、祛痰作用。

毒理作用

桂枝水煎液于白天小鼠灌服的LD50为624.7mg/kg,夜间灌服的LD50为773.6mg/kg。可见,桂枝对实验小鼠的毒性作用有显著的昼夜差异,白天的毒性和致死作用较夜间明显增强。

相关论述

1、《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肤风湿。

2、《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疼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

2、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

3、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4、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5、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6、治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7、治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相关配伍

1、桂枝配白芍: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白芍能养血和营敛阴。二者伍用,发汗之中有养阴敛汗之效,虽发汗而不伤阴;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使营阴不滞,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所致的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缓等,以及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盗汗、发热等。又因桂枝能温通阳气,白芍能养血和营。二者伍用,又有益气养血,滋阴和阳之妙。因桂枝又能温中散寒止痛,白芍又能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配,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孪急疼痛,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

2、桂枝配甘草:桂枝善于温通心阳;炙甘草能补益心气,二者伍用,辛甘化阳,能温通心阳,温补心脾,宁心定悸,具有温通而不刚燥,补益而不壅滞的特点。常用治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脉迟等。

3、桂枝配茯苓:桂枝辛甘温煦,善于助阳化气;茯苓善于健脾利水渗湿。二药相伍,通阳利水,常用治阳虚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水肿。又因桂枝能温通心阳;茯苓善健脾宁心安神,二者伍用,有温阳益气,宁心安神之功,也可用治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气短、失眠等。

4、桂枝配附子: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以通利关节,附子辛热,善于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二药相伍,善于温经散寒止痛,常用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明显者。又因桂枝能温通卫阳,解肌发汗,附子善于补火助阳。二者伍用,有助阳解表之功,适用于阳虚外感风寒。

5、桂枝配龙骨、牡蛎:桂枝善于通心阳;龙骨、牡蛎善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三者伍用,有温通心阳,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功,常用治心阳不振,虚阳浮越所致的烦躁、失眠等症。又取桂枝温通卫阳,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三药伍用,有育阴通阳,固精止汗之效、与养阴药配伍,可用治阴阳俱虚,阳失固护,阴失内守所致的自汗、盗汗、遗精、梦交等症。

6、桂枝配桃仁: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桃仁苦泄性平,善于活血祛瘀通经,二者伍用,活血祛瘀通经之力更著,可用治瘀血内阻之痛经、闭经、头痛、腰痛等症。

7、桂枝配吴茱萸:桂枝辛散温通,桂枝辛散温通,善于温经散寒通脉;吴茱萸辛苦性热,善于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二者伍用,温经散寒止痛力强,常用于厥阴肝经阴寒凝滞之头痛、疝气疼痛,以及妇女冲任虚寒之少腹冷痛、月经不调。

鉴别用药

1、麻黄与桂枝:二者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常相须为用。但桂枝又归心经,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也常用治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心阳不振,不能宜通血脉所致心动悸、脉结代;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而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以及风水水(水肿兼有表证者),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2、附子与桂枝:两药均味辛,同归心经,均具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之功,同可用治风寒湿痹。然附子辛散温通,彻内彻外,善逐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故素体阳虚,寒湿偏盛,关节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证最为常用,附子又归肾、脾经,有救逆,助阳补火的作用,用于亡阳证,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又可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桂枝辛散温通,既入心经走血分,能温通心阳而治疗胸痹胸痛,又可温中补虚,散寒止痛而用于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又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经而用于妇女感寒,血滞经闭,癥瘕腹痛;桂枝又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平降冲逆的作用,用于风寒感冒,痰饮蓄水,心悸奔豚等。

3、肉桂与桂枝:同出一物,均为辛甘性热之品,均能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痰饮、胸痹,以及经寒血滞之痛经、经闭。所不同的是:肉桂为树干之皮,力强而功专走里;又善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治阳虚火衰诸证、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寒疝腹痛、阴疽流注等。桂枝为树之嫩枝,力缓而走表走里;又善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有汗或无汗。

4、桑枝与桂枝:两者均能祛风通络,皆可用治风湿痹痛。但桑枝以祛风除湿通络为长,桂枝则以温经散寒通络为优,均偏行于上肢肩臂,古人认为桑枝得桂枝治肩臂痛,故对于上肢风湿痹痛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桑枝性偏凉,宜用于风湿热痹,且善散风除湿,故也常用于风湿瘙痒,又能利水退肿,治疗水肿脚气;桂枝辛温偏治寒痹,且温经通阳之功还可用于治疗胸痹、痛经、脘腹疼痛、痰饮等。

相关药品

表虚感冒颗粒、肾炎消肿片、寒湿痹颗粒(片)、安中片、心荣口服液。

相关方剂

麻黄汤(《伤寒论》)、桂枝汤(《伤寒论》)、小建中汤(《伤寒论》)、温经汤(《金匮要略》)、五苓散(《伤寒论》)。

药膳食疗

桂枝羊肉汤:

(1)功效: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能润肤、抗衰老,还可改善虚冷腰痛的症状。

(2)原材料:桂枝10g,当归10g,黄芪10g,枸杞10g,羊肉20g,生姜10g,盐适量。

(3)做法:将药材洗净。当归、桂枝装入纱布袋中,生姜切片,羊肉洗净切块。汆烫备用。然后将羊肉放入锅中,加入姜片、适量水,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接着再加入黄芪煮20分钟,加入纱布袋、枸杞,再煮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1、桂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叶,粗细分开稍浸,洗净,淋润,切薄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2、桂枝木:取10mm以上的粗枝,削去皮,取木切薄片。

3、桂枝尖:取泡好的桂枝的梢部,切小段。

4、炒桂枝:取净桂枝片或段,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显焦斑,取出放凉。

5、蜜桂枝:取净桂枝或段加入炼蜜及清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取出放凉,晾干。每净桂枝100kg,用炼蜜12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饮片性状

1、桂枝:参见药材性状。

2、桂枝木:呈类圆形的薄片,气微香特异,味微辛。

3、桂枝尖:形同桂枝而细,呈不规则的小段。

4、炒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偶有焦斑。

5、蜜桂枝:形同桂枝,黄棕色,略有黏性,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樟属植物肉桂。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芳香,树皮灰褐色;枝条被灰黄色短柔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1.2-2cm,被黄色短绒毛;叶片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34cm,宽4-9.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黄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横脉波状,近平行,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cm,被黄色绒毛,花序分枝末端具3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4.5mm,白色;花梗长3-6mm,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卵状,长约2.5mm,宽约1.5mm,先端钝或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2.5mm,花药卵状长圆形,长约0.9mm,4室,上2室较小,内向瓣裂,花丝长约1.4mm,第3轮雄蕊长约2.7mm,花药卵状长圆形,4室,上2室较小,外侧向瓣裂,下2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箭头状,连柄长约2mm,柄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7mm,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果实椭圆形,长约1cm,宽约8mm,显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长4mm,先端直径达7mm,有时略齿裂。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

生长见习

适生于热带与亚热带高温、无霜雪、多雾潮湿气候,抗寒性弱,冬季0℃以下易受冻害。为半阴性树种,畏烈日直射,幼树喜阴,成树后需要充足的阳光,怕涝,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培。石砾土和碱性土壤不宜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育苗移栽法。选速生、干直、紧厚多油、生长健壮的10-15年以上的优良母树采种。种子2-3月成熟,当果皮呈紫黑色时,即可分批收摘。将外果皮搓破脱开,即可播种,否则必须混湿沙贮藏,用清水冲洗,除去果皮,摊放阴干,但也不宜超过20d,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播种期应随采随播,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条播:行距20-24cm,株距5-7cm,每1h㎡播种量180-240kg,覆土1-1.5cm,播后盖草,淋水,保持土壤湿润,3-4星期,开始出土。1/3的种子发芽出土后,立即揭草,并搭盖荫棚或插芒萁遮荫。苗期要注意除草、松土和施肥,培育1年,苗高20-30cm定植。造林密度,一般矮林作业,行距1.2-1.5m,株距1.2m,乔木林作业。行距5-6m,株距4-5m。3月新芽尚未萌发前,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定植。

病虫防治

1、根腐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用生石灰消毒畦面。

2、桂叶褐斑病:用波尔多液喷洒。

3、肉桂木蛾:用2.5%敌杀死4000倍液喷杀,10天1次,共喷2-3次。

4、卷叶虫:可喷马拉松或敌百虫1000倍液。

5、还有肉桂褐色天牛、桂实象鼻虫、草蟋蟀、桂虱、蚜虫等为害。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