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穴_下腰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下腰穴

下腰,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三宗骨、三宋骨、三宗穴、八髎心。位于骶部,于第2、3骶椎棘突中间后正中线上,计1穴。有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骶棘肌由许多小肌组成,部分起于骶骨的后面,由脊神经后支支配。主治泄痢及下脓血久不愈、肠炎、难产。一般不针。

名称

下腰穴

别名

三宗骨、三宋骨、三宗穴、八髎心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隶属

经外奇穴

位置

位于骶部,于第2、3骶椎棘突中间后正中线上,计1穴

主治

泄痢及下脓血久不愈、肠炎、难产

功能

调理肠腑。

操作

一般不针

名词释义

下,上下之下;腰,腰部,体表部位之一。该穴在骶部,属腰之下方,故名下腰。

功能作用

调理肠腑。

定位

位于骶部,于第2、3骶椎棘突中间后正中线上,计1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腰背筋膜、骶棘肌腱、骶中嵴(骨膜)。有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骶棘肌由许多小肌组成,部分起于骶骨的后面,由脊神经后支支配。

详细主治

1、泄痢及下脓血久不愈、肠炎等。

2、还用于难产。

详细操作

一般不针。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在常用于治疗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难产等。

配伍

1、配竹杖穴治慢性肠炎。

2、配天枢、中脘、足三里(下腰用无瘢痕艾炷灸,余穴用温针灸法或针后加灸)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3、配至阴治难产。

附注

1、以28-30号1.5寸毫针,直刺0.3-0.5寸或向上平刺1.0寸。局部酸胀针感。(《经外穴精选》)

2、本穴历代仅主张用灸法,且多多益善,《备急千金要方》还明确提出“忌针”。现代本穴仍以灸法为主,但也用针刺。治疗方面在古人“泻痢下脓血”启示下,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经外穴精选》)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灸多益善也。三宗骨是忌针。”

2、《针灸集成》:“下腰一穴(在八髎正中央脊骨上,名三宗骨),主治泻痢下脓血,灸五十壮。”

3、《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下腰,奇穴……灸三至七壮。主治肠炎、久泄痢不愈;亦治难产。”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