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门穴_箕门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箕门穴

箕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层有隐神经。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名称

箕门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等

功能

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操作

直刺0.5-1寸,避开动脉

主要配伍

配大敦穴、委中穴委阳穴治小便难

名词释义

箕,指簸箕。穴在大腿内侧血海上六寸处。取穴时,两膝足分开状如箕状,左右两侧之穴犹当簸箕之门,故名箕门。

功能作用

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详细主治

1、小便不利、遗尿。

2、腹股沟肿痛。

详细操作

正坐屈膝,两腿微张开,于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6寸处取穴。直刺0.5—1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淋病、尿道炎、尿失禁、腹股沟淋巴炎等。

配伍

1、配大敦穴、委中穴、委阳穴治小便难。

2、配通里穴、大敦穴、太冲穴治遗尿。

3、配复溜穴、悬钟穴、石门穴等治淋病。

4、配肾俞穴、关元穴、中极穴、会阴穴治阴囊湿痒。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箕门。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大阴内布,足太阴脉气所发,刺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2、《医经理解》:“箕门,在血海上六寸,在鱼腹上越两筋间动脉应手,为箕坐则此穴两张如门也。”

3、《千金翼》:“一云在阴股内起脉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