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迷根耳穴_耳迷根耳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耳迷根耳穴

耳迷根耳穴,耳穴名。别名中耳根。位于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与耳轮脚对应处,左右计2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头痛、失眠、气喘、哮喘、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过速、心律失常、咽喉痛、腹痛、胃痛、急性胃绞痛、心绞痛、腹泻、皮肤瘙痒症、落枕、尿潴留、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癌肿疼痛等。可用针法,耳穴压疗法,耳穴注射疗法,刺血法,电针,按摩等。

名称

耳迷根耳穴

别名

中耳根

隶属

耳穴

位置

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

功能

疏肝利胆,通络止痛,健脾宁心,祛风止痒。

操作

针法,耳穴压疗法,耳穴注射疗法,刺血法,电针,按摩等

主要配伍

配肝、胆、胰、胆管治胆囊炎

功能作用

疏肝利胆,通络止痛,健脾宁心,祛风止痒。

定位

位于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与耳轮脚对应处,左右计2穴。

详细主治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头痛、失眠、气喘、哮喘、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过速、心律失常、咽喉痛、腹痛、胃痛、急性胃绞痛、心绞痛、腹泻、皮肤瘙痒症、落枕、尿潴留、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癌肿疼痛等。

详细操作

可用毫针法,埋针法,耳穴压疗法,耳穴注射疗法,刺血法,电针,按摩等。

1、毫针法:针0.5寸,有针感时耳有蚂蚁走感和热胀感觉,留针5-10分钟。

2、埋针法:1、治胆囊炎。揉搓数分钟后使其充血。按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将耳背拉平,中指顶于下,右手持刮脸刀片,用刀尖划血管,流血2-3毫升即可。然后擦去血迹,盖上敷料,贴上胶布。术后1周勿被水浸,以防感染。2、治胆石症。以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持0.5寸毫针顺时针方向捻转进针,待局部产生热、胀、麻、重感即可,每次取一侧耳穴。3、治腹泻。耳针同时捻转与提插,留针10分钟。

3、耳穴电机冲击法:治胆囊炎。选用山西平遥卜宜仪器厂JJ202型或JJ3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探头在相应耳穴探测电阻点,进行电冲击治疗,波型以疏密为主,痛甚则调以单调波型。每日一次,每穴10分钟。

4、耳穴压疗法:治胆石症。将王不留行子1粒置于0.25厘米×0.25厘米大小的风湿止痛膏(或关节止痛膏)上,压贴在耳穴处。每2日左右交换1次。

5、耳穴注射疗法:治腹痛。对耳迷根穴分别给予0.5%奴夫卡因或维生素K3注射液,每穴0.3毫升,双侧同时注射。按摩时用食指指腹按压耳迷根穴1-2分钟。

配伍

1、配肝、胆、胰、胆管治胆囊炎。

2、配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神门治胆石症。

3、配内鼻、外鼻、腹、心治鼻塞、心动过速、腹痛等。

相关论述

1、《中医学》:“耳迷根,耳壳背面与乳突中点交界处(相当于膈穴水平的耳根部)。”

2、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员何循真在《新医学》1972年第6期“针刺‘耳迷根’穴治疗3例胆道蛔虫症”一文中说:“耳迷根穴 在耳背根部中点,耳壳外拉时可见一凹陷处即是,暂取名为‘耳迷根’穴。针刺时可用1寸银针,对准耳道门方向刺入,得气时有蚁走感和耳热、耳胀感。针刺深度5分左右,留针5-10分钟。一般先针刺一侧,如病人在5分钟内仍未止痛,可再针另一侧,留针10-15分钟,多可奏效。曾用此法治疗3例胆道蛔虫症的病人,均收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3、《针刺麻醉》:“耳迷根 解剖部位:耳廓背面与乳突中点的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水平的耳根部。”

4、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腧穴学》:“耳迷根:在耳软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1-8]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