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穴_太乙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太乙穴

太乙,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太一。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8、9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横结肠。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直刺0.8-1.2寸。

名称

太乙穴

别名

太一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心烦、癫狂

功能

消食和胃,镇惊化痰。

操作

直刺0.8-1.2寸

主要配伍

配滑肉门穴、飞扬穴治癫疾狂吐舌

名词释义

太,作通解。乙,意指鱼肠。穴在脐腹,内容小肠屈曲似乙形,肠以通为顺。穴主肠疾,故名太乙。

功能作用

消食和胃,镇惊化痰。

定位

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8、9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横结肠。

详细主治

1、腹痛,腹胀。

2、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

详细操作

仰卧,平脐上2寸,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肠鸣腹胀、疝气、精神病、脚气、遗尿等。

配伍

配滑肉门穴、飞扬穴治癫疾狂吐舌。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太乙者,东方之木,生气之神也,正对下脘,胃留水谷,是主气所以始也。”

2、《经穴释义汇解》:“太,作通解。鱼肠滑之乙。穴在关门下一寸,肠屈曲似乙形,穴主肠疾,有通肠之意,故曰太乙;又释:太乙,星名,北辰神名。穴在腹、坤为腹,坤居正北,应古星象太乙,故名太乙。”

3、《针灸甲乙经》:“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