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等胃腑病证。
2、癫痫。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出血、贲门痉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腹膜炎、疝气、支气管炎、胸膜炎、肾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上脘等穴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可使症状减轻,促进溃疡愈合,对胃酸分泌也有一定影响。
配伍
1、配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治胃脘痛。
2、配幽门穴、气海穴、胃俞穴、上廉穴、内庭穴、大陵穴治呕吐。
3、配巨阙穴、石门穴、阴跷穴治腹胀。
4、配天枢穴、关门穴、胃俞穴、足上廉穴治腹痛。
5、配巨阙穴、中管穴、下管穴、关元穴治霍乱吐泻。
6、配中脘穴、三里穴治心痛。
7、配耳会穴、鸠尾穴、神门穴治痫证。
8、配中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内关穴治恶阻。
9、配中管穴、下管穴、脾俞穴、三阴交穴治不吐不泻,心中甚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
2、《本草纲目》:“卒心痛不可忍,刺上脘8分,先补后泻。”
3、《百症赋》:“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
4、《中国针灸学》:“在腹上部中央上方一寸处。”
5、《考穴编》广注:“合居脐上五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