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穴_风门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风门穴

风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2、3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斜刺0.5-0.8寸。

名称

风门穴

别名

热府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

功能

宣肺解表,祛风清热。

操作

斜刺0.5-0.8寸

主要配伍

配五处穴治喷嚏

名词释义

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主治风疾,为风邪出入之门户,故以为名。

功能作用

宣肺解表,祛风清热。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2、3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详细主治

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

2、项强、胸背痛。

详细操作

俯伏,于第二胸椎棘突下间,旁开后正中线1.5寸处取穴。斜刺0.5-0.8寸。热证宜点刺放血。本穴不可深刺。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针刺风门六可调整肺通气量,但发生效应较迟,需连续针刺一周后,如获得效应,即使停针,仍可继续持缕一定时间。

配伍

1、配风池穴、肺俞穴、身柱穴、合谷穴治感冒。

2、配二间穴、肺俞穴治小儿伤风咳嗽。

3、配迎香穴、上星穴治鼻塞。

4、配上星穴、人中穴、风府穴、百会穴、风池穴、百劳穴治鼻流清涕。

5、配肩井穴、风池穴、昆仑穴、天柱穴、风府穴、绝骨穴治项强。

6、配合谷穴、行间穴、绝骨穴治伤寒热退后余热。

7、配期门穴、少府穴治胸背痛。

附注

本穴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相关论述

1、《医经理解》:“风门,一名热府俞。在二椎下,两旁去脊中各二寸,凡胸中之风热皆于此写之。”

2、《类经图翼》:“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二寸。”

3、《新针灸学》:“第二椎之下,旁开约二横指。”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