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穴_阳陵泉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阳陵泉穴

阳陵泉,经穴名。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别名筋会、阳之陵泉、阳陵。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肩痛。直刺1-1.5寸。

名称

阳陵泉穴

别名

筋会、阳之陵泉、阳陵

出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位置

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肩痛

功能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天池穴、膻中穴治喉鸣

名词释义

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穴在下肢外侧,当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名阳陵泉。

功能作用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定位

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详细主治

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3、小儿惊风。

4、肩痛。

详细操作

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小儿午蹈病、下肢麻木、脚气、脉管炎、习惯性便秘等。

2、现代研究,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而进入十二指肠。而且还有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良好的镇痛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3、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有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而且通过实验研究,针刺右侧曲池和阳陵泉,可影响到脑的血液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显著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基本不大。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可以抑制在下丘脑乳头上区及乳头及乳头前区,对电刺激臀神经,及自然痛刺激所呈现放电增加的兴奋反应。

配伍

1、配公孙穴、支沟穴、章门穴治胁肋下痛,起止艰难。

2、配太冲穴、阳纲穴、胆俞穴、建里穴、委阳穴治黄疸。

3、配曲泽穴、通里穴、劳宫穴、太溪穴、照海穴、太冲穴、大都穴、隐白穴、通谷穴、胃俞穴、肺俞穴治呕吐。

4、配风池穴、肩髃穴、曲池穴、支沟穴、五枢穴、巨虚穴、下廉穴治偏风,半身不遂。

5、配阴陵泉穴、梁丘穴、犊鼻穴、委中穴、曲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治膝关节痛。

6、配然谷穴治心中怵惕恐,如人将捕之。

7、配支沟穴、天枢穴、大肠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内庭穴治便秘。

8、配太冲穴治筋痹。

9、配天池穴、膻中穴治喉鸣。

10、配三里穴、上廉穴治腹胁满。

11、配冲阳穴、太冲穴、丘墟穴治足缓。

12、配足三里穴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相关论述

1、《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2、《子午流注说难》:“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所入之合穴,此穴在膝外突出,陵高于丘,此穴下有外丘,有丘墟,与膝内阴之陵泉斜对,故名其穴曰阳陵泉。

3、《孔穴命名的浅说》:“阳陵,腿之外侧属阳,腓骨小头与腓骨长肌之隆起比似为陵。穴在隆起之前下,故曰阳陵。”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