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穴_隐白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隐白穴

隐白,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垒、鬼眼。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浅刺0.1寸。

名称

隐白穴

别名

鬼垒、鬼眼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太阴脾经

位置

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

功能

苏厥醒神,健脾和胃,益气统血。

操作

浅刺0.1寸

主要配伍

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崩漏

名词释义

隐,指隐藏。白,为金之色。穴为足太阴之井。足太阴属土,土者金之母,言足太阴脉气所起,手太阴金气所隐,故名隐白。

功能作用

苏厥醒神,健脾和胃,益气统血。

定位

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详细主治

1、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

2、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3、癫狂、多梦。

4、惊风。

5、腹满、暴泻。

详细操作

正坐垂足或仰卧,于足大趾爪甲内侧缘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取穴。浅刺0.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癔病、腹膜炎、急性肠炎、足冷等。

2、现代研究,针刺隐白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减慢。

配伍

1、配列缺穴、中冲穴、金门穴、大都穴、内庭穴、厉兑穴等治尸厥。

2、配涌泉穴、厉兑穴、少商穴、中冲穴、神门穴治暴厥不知人事。

3、配人中穴、少商穴、大陵穴、申脉穴、风府穴、颊车穴、承浆穴等治癫狂。

4、配上脘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治心脾胀痛。

5、配曲泉穴、阴陵穴、然谷穴、束骨穴、三焦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等治泄泻。

6、配曲泽穴、通里穴、劳宫穴、阳陵穴、太溪穴、照海穴、太冲穴等治呕吐。

7、配云门穴、中府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治胸痛。

8、配大敦穴、肩井穴、章门穴、气海穴、归来穴、冲门穴、关元穴、带脉穴等疝气。

9、配三里穴、肾俞穴治便血。

10、配脾俞穴、上脘穴、肝俞穴治吐衄血。

11、配血海穴、照海穴、三阴交穴、大敦穴治月经过多或过少。

12、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崩漏。

13、配委中穴、三里穴、阳陵穴、复溜穴、然穴谷、行间穴、中封穴等足寒热。

14、配肺俞穴、少商穴、行间穴、廉泉穴、脾俞穴、肝俞穴、上脘穴咳嗽。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2、《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3、《会元针灸学》:“隐白者,隐是逸藏也。白者无色也。隐自穴属土,有生金荣肺之象,中隐术,有酸甘化阴之功,又在足大指内侧白肉际,故名隐白。”

4、《穴名选释》:“隐白,隐有潜藏孕育的含义。白为金色,指手太阴肺经而言。本穴为足太阴之井穴,脉气之所出。足太阴属土,土生金,其脉上走胸部,与手太阴肺金之脉相接于中府。隐白者,金隐于上,有脾母孕育卵子之义,穴为脾脉之根,故名。”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