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详细主治
1、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
2、腹胀、腹泻、肠鸣等胃肠病证。
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1、配膀胱俞穴、小肠俞穴、曲泉穴、涌泉穴治癃闭。
2、配中封穴、公孙穴、太白穴、水分穴、三阴交穴治鼓胀。
3、配内关穴、心俞穴、三阴交穴、志室穴治遗精。
4、配陷谷穴、温溜穴、阳纲穴治肠鸣。
5、配大突穴、膻中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治噎膈。
6、配内庭穴、合谷穴、百劳穴治多汗。
7、配行间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治足痿。
8、配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消渴。
相关论述
1、《采艾编》:“复溜,言汗出不止,溜而可复,水病不滲,复而可留也。”
2、《灵枢·本输》:“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
3、《医宗金鉴》:“从照海行足内踝后,除踝上二寸许前旁骨髓中。”
4、《新针灸学》:“内踝后上二寸,交信后五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