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_大椎穴的效果作用|

xuanhujiaoyu

大椎穴

大椎,经穴名。出自《素问·骨空论》。别名百劳、上杼、大椎骨。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疮。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大椎穴

别名

百劳、上杼、大椎骨穴

出处

《素问·骨空论》

隶属

督脉

位置

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功能

解表清热,镇痉安神,通阳理气。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列缺穴治感冒(风寒型)

名词释义

穴在第一椎上凹陷处,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

功能作用

解表清热,镇痉安神,通阳理气。

定位

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

详细主治

1、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2、骨蒸潮热。

3、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

4、项强、脊痛。

5、风疹、痤疮。

详细操作

俯伏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七颈椎,于其下间处定取。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疔急慢性热病、中暑、疟疾、感冒、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衄血、精神分裂症、癫狂、痫证、小儿惊风、呕吐、黄疸、齿龈炎、小儿消化不良、老年初期白内障、疔疮、肝炎、血液病、湿疹、瘫痪、尿毒症等。

2、现代研究,针刺大椎对肺功能有一定影响,但需连续一周后,才出现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增加。也可使支气管痉挛得到缓解,呼吸道阻力下降,对哮喘病有效。对循环血液系统的影响,心房颤动常用大椎穴。对白细胞有调整作用,原来高的可下降,原来偏低的可上升。对甲状腺功能调整作用,不同手法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也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大椎能促进伤寒杆菌凝集素或溶血素的产生,而灸两壮作用较为明显。

配伍

1、配头维穴、风府穴、曲池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感冒。

2、配合谷穴、中冲穴治伤寒发热。

3、配颊车穴、气舍穴、脑空穴治项强。

4、配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鱼际穴治咳嗽。

5、配肺俞穴、脐中穴治短气而喘。

6、配气海穴、中脘穴治中暑。

7、配太冲穴、百会穴、心俞穴、风府穴、巨阙穴治癫痫。

8、配天突穴、膻中穴、太冲穴、肝俞穴、委中穴、昆仑穴、百会穴治角弓反张。

9、配间使穴、乳根穴治疟疾。

附注

本穴为三阳经、督脉之会。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头重目瞑,凄厥寒热,汗不出。”

2、《类经图翼》:“善退骨蒸之热。”

3、《针灸大成》:“头重,目瞑,瘈疭,恍惚不乐。”

4、《医经理解》:“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