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1、角化型白色斑块
该斑块擦不掉,如白斑病、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白色海绵痣、迷脂症、黏膜下纤维化、扁平苔鲜等。
2、假膜型白色斑块
该斑块易于擦掉,如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球菌性口炎等。
原因
发生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外来的刺激因素;另一种是机体内在的易感因素。外来因素多为局部的机械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刺激以及其他原因。内在易感因素因每个个体不同,同样的刺激,个体反应不全相同。
1、长期持续的理化因素刺激
如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烟碱含有致癌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刺激黏膜形成白斑,甚至癌变。如果戒烟有些白斑可自行消退或者减轻。过度饮酒或饮烈性酒也能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而形成白斑。
2、口腔内持续的机械刺激、磨耗可使牙齿边缘或牙尖过锐而刺激黏膜形成白色角化病变。其他如牙齿错位、咬颊习惯、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均可对相应部位的口腔黏膜产生创伤。重者出现创伤性溃疡,轻微而长期的刺激则可引起黏膜角化增厚,久之可形成白色角化症或白斑。如唇部常在叼烟斗处可形成白色角化斑。
3、金属材料的刺激
金属材料的毒性或释放微量的电流也可刺激黏膜角化形成白色斑块。如吹奏乐器时,金属乐器头形成的电流对唇黏膜可形成刺激。当口腔中有不同金属材料的修复体时,因不同金属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毒性亦可刺激黏膜形成白色角化斑块。
4、微生物感染因素
念珠菌、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微生物的感染可促进白斑病的发生。
(1)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作为产生白斑病的因素不可忽视。
(2)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在白斑及口咽癌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有研究显示口腔白斑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含量增高,提示该病毒可能参与白斑发生。
(3)梅毒感染:国外文献报道梅毒有激发白斑病的可能性。因梅毒感染使舌乳头萎缩消失,因而改变了黏膜的反应性,使对化学物质、温度、电流等的刺激敏感。如常受刺激易发生白斑。
5、工业公害
有由于环境受污染使白斑患病率升高的报道。
6、全身因素
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可能与口腔白斑病有关。维生素B缺乏能改变上皮的氧化,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白斑。白斑病、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白色海绵痣、迷脂症、黏膜下纤维化、扁平苔鲜、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球菌性口炎等。
就医
1、自检发现口腔黏膜有白色斑块,持续存在,无消退迹象;
2、白色斑块不断增长、扩大;
3、斑块表面有糜烂、溃疡、出血等;
4、伴局部疼痛、粗糙感、灼烧感,影响进食、说话;
5、伴口干、味觉减退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出现白斑的部位疼痛吗?
3、您的白斑可以擦掉吗?
4、除了此症,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家里有人跟您有类似症状的吗?
9、最近有咬到或伤到口腔内部吗?
10、您经常嚼槟榔吗?
11、最近生活压力大吗?经常熬夜吗?经常感到焦虑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还会复发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了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可能还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脱落细胞检查以及甲苯胺蓝染色等检查。
1、脱落细胞检查
通过小刷子刷取白斑病损表面的脱落细胞,检测有无潜在恶变存在。
2、甲苯胺蓝染色
也可协助口腔白斑病的诊断。诊断
区分假膜型白色斑块,该型斑块易于擦掉,暴露出鲜红渗血的创面。检查斑块的损害特征,询问病史(注意有无家族史、咀嚼槟榔史),初步辨别角化型白色板块。不能诊断为其他病变者,可临时诊断为白斑病,经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观察1~3个月,若损害仍持续存在,则可诊断为白斑病。
1、口腔白斑病
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好发于颊、舌、口底、唇等处,病变的大小、形状以及分布不一。病损可呈多种形式,可表现为白色的斑块状、颗粒状、皱纸状及疣状,表面光滑或粗糙或溃疡,边界清晰或不清,在病变的附近可发现慢性刺激因素。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中度受累的部位可有粗糙感、木涩感。组织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粒层明显,棘层肥厚,固有层及黏膜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
2、白色角化病
好发于颊、唇部。病损为局部白色的斑块或斑片,边界不清,不高出或略高于黏膜表面,表面光滑,基底柔软。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有慢性刺激因素;通常去除刺激因素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范围变小,甚至消失。
3、白色水肿
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部位。病损为透明的灰白色光滑的“面纱样”膜,可以部分刮去,但在晚期则表面粗糙有皱纹。
4、白色海绵状斑痣
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遗传性或家族性疾患。出生后即可发现病损,好发于颊黏膜,病损表现为灰白色的水波样皱褶或沟纹,有特殊的珠光色,形似海绵,扪之柔软,至青春期发展迅速,可累及整个口腔黏膜。
5、迷脂症
多位于颊及唇红部,为异位的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丛集或散在,表浅光滑,无自觉症状。
6、膜下纤维化
有长期咀嚼槟榔史,以颊、软腭、翼下颌韧带等处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索,伴随烧灼感、刺痛,后期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
7、扁平苔鲜
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颊部,大多左右对称。病损为由粟粒大小的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构成网状、环状、树枝状、斑块状,边界不清,表面可充血、糜烂,常伴皮肤病损。组织病理改变为上皮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以及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8、急性假膜型白色念球菌病
又称为鹅口疮或雪口病,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以新生儿多见,好发于颊、舌、软腭等处。病损表现为在充血的黏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的白色小点,然后逐步融合成界限清楚的乳酪状斑片,斑片稍用力可擦掉,暴露出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9、球菌性口炎
多发生于体弱或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较厚而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
10、灼伤
为急性创伤,有明确的创伤史。病损为灰白色假膜,去除假膜后可见出血糜烂面。患者自觉局部疼痛,影响进食、说话。
治疗
1、病因治疗
去除刺激性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2、药物治疗
维A酸软膏局部涂擦。
3、手术治疗
白斑病为癌前病变,应密切观察,必要时手术切除并活检。
4、其他
中医中药治疗。
日常
1、口腔护理
嘱患者用洗必泰溶液或硼酸溶液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涂擦中药粉剂(如锡类散、冰硼散),局部贴敷口腔溃疡药膜(如金霉素、氟哌酸药膜等)。也可用龙胆紫或金霉素甘油涂擦。
3、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本病的特点及治疗目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预防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酒,停止咀嚼槟榔。
2、少食温度过高的食物。
3、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4、定期口腔检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