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振·阳气虚衰证的病因_颤振·阳气虚衰证的症状_颤振·阳气虚衰证怎么治疗_颤振·阳气虚衰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颤振·阳气虚衰证

阳气虚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阳气虚衰,筋脉失养而致的一类病证。常见于颤证。

相关疾病

颤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颤证。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症情分析
阳气不足,筋脉失养,不能达于四肢,则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阳不振,脾肾阳虚,则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阳虚之象。

治疗

治法
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

附子、肉桂、巴戟天、山萸肉、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生姜、白芍、甘草。

针灸治疗

前顶、悬颅、风池、风府、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毫针刺,平补平泻。

转归预后

颤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且多呈进行性发展,总的来说不易治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