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详情
病因
本证内有脏腑蕴毒,复感毒邪,热毒内蕴,火毒炽盛,蕴结肌肤而发。
表现
多见于状年正实邪盛者。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伴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疗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外治法,初起用金黄膏加千捶膏外敷。溃脓期用金黄膏掺八二丹外敷;如脓水稀或灰绿,则改掺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脓液积蓄难出而有波动时,可按疮形大小采用“十”字、双“十”字,或平行纵切开术,手术的原则是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收口期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如无效时,则应采用手术清创。
体虚之际,容易发生,故消渴患者常易伴发本病。如阴虚之体,每因水亏火炽,而使热毒蕴结更甚;气血虚弱之体,每因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如病情加剧,极易发生内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