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气分证的病因_热入气分证的症状_热入气分证怎么治疗_热入气分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热入气分证

热入气分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温热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本证可见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温疫等温病中。

发病部位

气分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温疫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风温

由于风温之邪入自口鼻发自太阴,而风邪善行数变,得温为助,传变愈速,胸膈上下均可受病。其发病惰形可分数种:邪热壅肺、肺失宣降,以咳喘身热而不恶寒、汗出、心烦、口渴、脉数等为特征,属热阻肺气,治宜清宣肺热,方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若症见潮热便秘、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舌苔黄厚而滑、脉右寸实大者,为肺受邪热所蒸,气失肃降,波及大肠,传导不利,胃腑热结,通降失常所致,宜宣清通降、方用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若症见身热面赤、恶热心烦、汗大出苔黄燥、脉洪大者,为热入阳明气分,里热蒸迫于外所致,须清热保津、金颡退热,方用白虎汤(《伤寒论》);若热入气分而见得水则呕、胸痛舌滑者,为浊痰湿热并阻于上焦气分,胃气不降,浊邪停蓄所致,已成痰热结胸之证,治宜清化开结并用,方用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

2、春温

因春温常有里热伏藏故病发即在气分而无卫分证阶段,可与风温相别,亦有邪在少阳或阳明的区别。邪在少阳胆者,以口苦、渴、心烦、尿短赤、脉弦数为特征,由热郁少阳、伤及津液所致,宜苦寒清解少阳,方用黄芩汤(《伤寒论》);邪在阳明胃者,若尚未结实,热郁气分,里无实滞者,大剂清开气分之热,方用白虎汤。

3、暑温

由于暑性升散,易于伤气,故发病以头晕头疼、面赤气粗、汗多渴饮、脉洪大为特征,治宜白虎汤。秋燥热入气分证,以燥伤阴津为特征,燥邪袭入上焦气分,症见耳鸣、目赤、龈肿、咽痛等象者,属燥邪上于,清窍不利,治宜轻清宣透上焦燥热,方用翘荷汤(《温病条辨》);燥邪袭肺,而见咽干鼻燥干咳无痰、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边尖红赤而燥者,属燥热化火,伤及肺阴,治宜潸肺润燥,方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4、温疫

其膜原疫邪化燥内传,而致壮热口渴、大汗出、舌苔黄、脉洪数者,为疫邪燔于阳明气分,但肠胃尚无结实,故宜辛凉重剂清泄阳明,方用白虎汤。

病因

病因
本证为温热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不恶寒而恶热,口苦口渴,汗出心烦、呼吸气粗、舌苔或白、或黄、或厚、或腻、或燥而少津,脉象洪大。

症情分析
里热蒸迫,正邪剧烈交争,乃见身体壮热,心烦;热邪燔灼,津液耗伤故口渴;热邪下移小肠而尿赤;热炽胃肠,津枯肠燥而见便结;脉洪或数为热邪炽盛的表现。

治疗

治法
辛寒清热
方药
白虎汤。
常用中药
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
转归预后
热入气分证由于热郁气机范围及部位、体质差异、感邪性质不同,所反映的证候可有很多种类型。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若气分证不解,可进入营分、血分,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