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表现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阴液欲绝,阴不能制阳,故见脉细数疾,身灼烦渴,面赤唇焦,呼吸急促等阴竭阳盛的证候,阳热逼迫欲绝之阴津外泄,故见汗出如油。
治疗
用于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消时的辅助疗法。
1、针刺
取灾太溪、人中、素髎、涌泉等,手法宜补法,每日1-2次。
2、艾灸
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百会等,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3、耳针
取穴升压点、交感、肾上腺、心、皮质下等,每次取1-2个穴位,根据血压情况灵活掌握针刺次数。
4.推拿
取穴百会、人中、十宣、足三里等,疗效不显音加内关、涌泉。手法:先按揉百会,继掐人中、十宣,拿按内关、涌泉,手法宜补泻兼施。
注射疗法
由于本证表现为全身机能衰竭,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则目药物吸收较倡,故目前多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常用针剂有:参麦针、生脉针、养阴针、增液针等。
由于阴阳互根,所以亡阴与亡阳皆可相互累及而最终导致同损俱亡。亡阴所涉及的脏腑,常与心、肝、肾等有关。亡阴若救治不及,势必阳气亦随之而衰亡。亡阳和亡阴均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故必须及时、准确地辨识,若贻误诊疗,极易导致死亡。在病情危重的基础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阴或亡阳之兆,根据汗质的稀冷如水或粘热如油,结合病情,身凉或身灼、面白或面赤、脉微或数疾等,一般不难辨别亡阳与亡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