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证的病因_脾胃虚寒证的症状_脾胃虚寒证怎么治疗_脾胃虚寒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脾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致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脾失统摄所表现出来的胃痛隐隐,或便血,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一类病证。常见于胃痛、便血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脾胃阳虚证

发病部位

脾,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胃痛、便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胃痛

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2、便血

临床表现为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宜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用黄土汤加减。

病因

病因
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致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脾失统摄。

表现

临床表现
腹胀食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症情分析
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故胃脘冷痛,得食助正以抗邪,痛得以减,寒得温而散,得冷则凝,故喜暖而恶冷,喜热饮食,气得按则行,故喜暖喜按而遇冷痛甚,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则口淡多涎,脾虚生湿下渗则便溏,受纳水谷失常则纳呆,中气不足,脾虚不运则倦怠无力,舌淡,脉迟,均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疗

治法
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方药
理中汤。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