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的病因_胁痛的症状_胁痛怎么治疗_胁痛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胁痛

胁痛(hypochondriac pain)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可由肋骨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痛导致。临床症状主要有胁部胀痛、灼痛、隐痛、钝痛,伴有胸闷、腹胀、急躁易怒、厌食、恶心等。

英文名称

hypochondriac pain

主要病因

外伤、炎症、肝病

常见症状

胁部疼痛、胸闷、腹胀、急躁易怒、厌食、恶心

检查项目

X线、B超、CT、MRI、肋锁挤压试验、血生化、血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肝功能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肋骨

就诊科室

骨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

典型表现

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急躁易怒、口苦、厌食、恶心等症。

原因

总述
胁痛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可由外伤、肝病、胸神经受损、炎症、肿瘤等引起。部分患者还可能与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等有关。
症状起因

1、外伤

如肋骨骨折等。

2、肝病

如脂肪肝、肝炎、胆石症、肝内寄生虫、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硬化、肝脓肿、肝癌等。

3、胸神经根受损

如肋间神经痛等。

4、炎症及肿瘤

胰腺炎、肋软骨炎、肿瘤等。

5、中医病因

(1)情志不畅:肝胆居胁下,其经脉布两胁,若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失肝胆之脉不畅而产生胁痛。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热内生,蕴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则发为胁痛。

(3)瘀血阻络:邪气外袭,阻遏气血运行;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阻塞胁络,不通则痛,亦发为胁痛。

(4)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5)久病劳欲:久病或劳欲过度,导致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常见疾病

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脂肪肝、肝炎、胆石症、肝内寄生虫、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硬化、肝脓肿、肝癌、胰腺炎等。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胸部外伤后导致剧烈胁痛、胸廓畸形,警惕肋骨骨折;

2、突发或外伤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胸痛、胁痛,警惕气胸;

3、突发剧烈心前区绞痛,向左胁部放射,伴呼吸困难、极度不安、发绀和休克等,要警惕心肌梗死;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侧胸部持续或反复疼痛;

2、咳嗽、活动上肢时加重疼痛;

3、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4、疼痛来自右上腹肝区疼痛放射;

5、局部皮肤带状分布的疱疹;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胁痛伴有危急的情况,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稳定者,可根据伴随症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2、怀疑肝胆疾病引起者,须于消化内科就诊。

3、怀疑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者,须于骨科、疼痛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卧床休息,最好患侧卧位,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3、可能需要做血液检查,前一天避免吃油腻的食物,第二天早上需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胁(腋部以下到第十二肋骨的部分)痛多久了?是间歇还是持续性出现?

2、您的胁痛是出现在一侧还是两侧?您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痛的感觉?

3、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的胁痛是否有加重?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4、除了胁痛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比如腹胀、腹痛、乏力等?

5、您之前出现过胁痛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的胁部近期是否受过外伤?受伤经过是怎么样的?

7、您既往是否有肝胆胰腺疾病病史,比如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等?治疗过吗?

8、您是否有过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9、您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10、您经常发脾气或者处于抑郁状态吗?

11、您是否经常过饥过饱,饥饱无常?您喜欢吃油腻、高糖、辛辣刺激的食物吗?

12、您喜欢吸烟、喝酒吗?

13、来本院之前,您是否接受过治疗?用的什么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什么是胁痛?导致我胁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吗?

4、我需要住院吗?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有任何风险吗?

6、能治好吗?我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怎么预防?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我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饮食、生活习惯是否需要调整?

9、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判断胸部有无外伤,初步评估肋痛是否为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同时辅以血液、X线、CT、组织病理等检查,以查明确切的病因。
体格检查

对怀疑肋软骨炎患者,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肋锁挤压试验,嘱患者咳嗽和活动上肢时,若疼痛加重,可用于判断该病。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

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

2、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检测

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

3、肝功能检测

检测血清中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病毒指标,有助于肝炎的诊断和分型。

影像学检查

1、X线

X线片可显示脏器的形态,判断脏器是否存在病变,常帮助诊断胆囊结石、肋软骨炎、肝硬化等。

2、B超、MRI

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3、CT

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各叶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结节样改变,肝门增宽,脾大,腹腔积液。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仔细询问疼痛的分布部位、疼痛性质,明确是否为肋痛,与胸痛等易于混淆的症状进行鉴别。同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积极查明原发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肋软骨炎:好发于青壮年,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初期感到胸痛,数日后受累肋软骨部位出现肿胀隆起、钝痛或锐痛的肿块。胁肋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咳嗽、活动上肢可加重。

(2)肝硬化:可见肝脾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乏力、腹胀、胁痛等症状。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3)胆石症: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出现绞痛,疼痛向胁部放射,伴发热、饱胀、嗳气等症状。

(4)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发病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表现为中上腹痛,可向胁部、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慢性胰腺炎多见上腹部疼痛,弥散,坐起或前倾可缓解。

(5)胸神经根受损:胸神经根受损可导致肋间神经痛,疼痛分布部位为沿肋间分布,多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从背部沿肋间向胸腹前壁放射,呈半环状分布。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可加重。

2、相似症状鉴别

(1)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表现为胸部的疼痛,故二者需鉴别。不过胁痛部位在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而胸痛部位则在整个胸部,常伴有胸闷不适,心悸气短,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症状,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等检查多可查见心肺疾病的证据。

(2)胃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如有胃痛连胁也是以胃痛为主,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症证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治疗

预计治疗
明确诊断,找出病因,针对病因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临床明确原发病灶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药物、手术等均可采用。除此之外,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拔罐等法也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治疗方法

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1、肋软骨炎

包括药物止痛治疗(可口服双氯芬酸钠或塞来昔布)、局部热敷、超短波、中频电疗法、磁疗和局部注射镇痛液治疗。

2、肋间神经痛

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神经阻滞治疗。病因治疗主要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由于胸椎结核或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疼痛明显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并进行超短波、磁疗和直线偏振光等。

3、胆石症

目前手术有腹腔镜下胆囊摘除和外科手术切除等方法。患胆结石的患者,发作时卧床休息,病情严重者应禁食。腹痛严重时可注射阿托品或山莨宕碱。绞痛严重不能忍受时,同时注射哌替啶。对于胆囊感染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为了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可以服用硫酸镁或其他利胆药物。

相关药物
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

预后

一般预后
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可以使疼痛得到良好的恢复。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出现疼痛反复出现,持续存在等后遗症。

日常

护理原则

1、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恶寒发热者及时增减衣被。

(2)卧床休息,以患侧卧位为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3)若为急慢性肝炎,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4)恶心呕吐者,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胁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体温、肤色、舌苔、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

(2)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处理: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上腹剧痛、腹肌紧张等征象;胁痛加重,伴黄疸进一步加深等征象。

3、用药护理

(1)中药煎剂宜温服。观察药后胁痛、黄疸、发热情况变化。

(2)服攻下药时,观察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应减量或停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辛辣之品,忌饮酒。

5、情志护理

告知患者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做好心理疏导。

6、并发症护理

(1)发热时按发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有黄疸症状按黄疸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7、健康教育

(1)起居有常,避免劳倦,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外邪入侵。

(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3)饮食有节,少食辛辣及油腻之品,禁烟酒。

(4)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