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涕的病因_脓涕的症状_脓涕怎么治疗_脓涕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脓涕

脓涕(purulent nasal discharge)是指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后鼻孔后,经鼻咽、口腔咯出的黄绿色鼻溢液。可伴不同程度的气味异常,多由于感染引起。除常见于感冒病人外,还可见于鼻窦炎患者。特点是黄脓鼻涕不但量多,而且还呈黏稠状不易擤出。若见脓性成分渐渐减少,则为疾病将愈之兆。

英文名称

purulent nasal discharge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常见症状

鼻涕量多、黏稠、不易擤出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原体检测、X线片、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呼吸内科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除常见于感冒病人外,还可见于鼻窦炎患者。

好发人群
感冒、鼻窦炎患者

症状

典型表现

1、特点是黄脓鼻涕不但量多,而且还呈黏稠状不易擤出。若见脓性成分渐渐减少,则为疾病将愈之兆。

2、小儿鼻腔塞入异物日久,也可出现脓性鼻涕。

3、急性上颌窦炎,呈黄色脓性鼻涕。

4、重大的慢性上颌窦炎,可呈稀水脓性鼻涕并有臭味。

原因

总述
脓涕的出现多提示细菌感染,故感染引起的鼻部疾病或鼻部疾病继发感染均可出现脓涕。原发感染主要见于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继发感染主要见于鼻腔异物、恶性肿瘤等。
症状起因

1、原发感染

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

2、继发感染

如鼻腔异物、恶性肿瘤等继发感染。

常见疾病

感冒、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萎缩性鼻炎、恶性肿瘤等。

就医

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流黄绿色脓涕;

2、伴鼻塞、喷嚏、鼻出血等;

3、伴额痛、头痛、嗅觉减退;

4、伴发热;

5、伴异物吸入史,单侧流臭味脓涕;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脓涕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就医准备

1、保持鼻腔的清洁,方便医生观察鼻腔内部情况。

2、就诊时最好带卫生纸,以便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近期有就诊经历者,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脓涕?量多吗?

2、在什么情况下,您的脓涕会缓解或加重?

3、您的脓涕是否有异味,里面有没有掺杂着血丝?

4、您是否伴有头痛、打喷嚏、发烧、嗅觉减退?

5、您以前是否有过脓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既往是否有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等鼻部病史?

7、您还有其他健康风险吗?

8、您尝试过什么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脓涕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严重吗?我需要住院吗?

5、我可以用哪些治疗方法?

6、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和副作用吗?

7、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日常我该注意哪些问题?

10、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X线、血常规、鼻镜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还会选择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CT、磁共振成像、鼻分泌物培养等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面容、意识状态、精神状况,注意有无持续鼻溢液、鼻外观有无异常;心音、呼吸音有无异常;有无鼻部触痛、压痛、淋巴结肿大、浅表肿块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可提示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

2、鼻分泌物培养

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

1、X线

可显示鼻黏膜、鼻窦及异物等,可用于肿瘤、鼻腔异物等排查。

2、CT

对鼻黏膜、肿瘤、异物等显示较清晰。

3、磁共振成像

对微小病变及软组织改变敏感。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但应注意,在明确鼻腔异物性质前应避免使用磁共振成像。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其他检查

1、鼻镜

通过前鼻镜、后鼻镜等进行鼻腔检查鼻腔黏膜、鼻甲、鼻道等情况。

2、内镜

可在直视下观察鼻窦等情况,并可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流脓涕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病原体检测、X线片、内镜等相关的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受凉、异物吸入等经历可能提示脓涕的病因,发热、呼气恶臭等症状对医生的诊断也有帮助。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萎缩性鼻炎是造成脓涕的常见疾病,需要鉴别。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急性鼻炎:急性鼻炎患者可有受凉等病史,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鼻出血、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恢复期可出现黏液脓性鼻涕,合并细菌感染者可为脓涕。体格检查可发现鼻黏膜充血等改变。血常规可提示感染,鼻分泌物培养等可明确病原体的类型。根据病史、症状、血常规及鼻分泌物培养等可诊断。

(2)鼻窦炎:鼻窦炎患者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鼻塞、脓涕、鼻部疼痛、头痛等局部症状,可伴嗅觉障碍。体格检查及内镜可了解鼻腔、鼻窦等情况,为诊断提供直观的依据,并可取材进行活检或取脓液等进行培养以明确诊断。X线片、CT、磁共振成像等可发现鼻黏膜、鼻窦改变,排查肿瘤等病变,为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3)鼻腔异物:鼻腔异物者多有异物吸入等病史,可出现鼻塞、单侧鼻腔流涕等症状,发生坏死、感染时鼻涕可为脓性,且有臭味。通过前鼻镜、后鼻镜、鼻内镜等检查可发现异物,X线片、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异物位置、大小及鼻腔改变等。在明确异物性质前应避免使用磁共振成像。

(4)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萎缩性炎症,其特征为鼻腔黏膜、骨膜和骨质发生萎缩。严重而伴有典型恶臭者,称臭鼻症。该症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较男性多见。除流黄绿色鼻涕外,其临床表现还有鼻及鼻咽部干燥感、鼻塞、鼻出血、鼻内脓痂多、嗅觉障碍、呼气恶臭、头痛、头昏等。

2、相似症状鉴别

(1)清鼻涕:多伴有头昏、头疼等症状,鼻腔黏膜充血微红,有水肿,常见于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等症。

(2)白色鼻涕:鼻涕呈白色黏液状,伴有嗅觉减退、咽部干痛、头晕等,此为慢性鼻炎的表征。

(3)黄鼻涕:呈黄色脓性鼻涕,有臭味,黏稠,鼻腔黏膜增厚,有水肿或溃烂区,多是慢性鼻炎所致,或处于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如果小儿出现黄色脓性鼻涕,应检查鼻内是否有异物。如果鼻内流出黄水样鼻涕,多为上颌窦内的浆液囊肿破裂所致。

(4)黄绿色鼻涕:是萎缩性鼻炎的征象。伴有鼻咽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黏液腺减少,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积存,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

(5)血性鼻涕:不明原因的鼻腔出血,有时血量很少,在鼻涕中有时呈小血块状,有时呈血丝状。这是鼻腔癌的早期征象。特别是青年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6)腥臭鼻涕:鼻涕有奇特的腥臭味,多是鼻窦炎的早期征象。鼻窦炎是一种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急性鼻窦炎主要表现是,患感冒一周后,本应逐步痊愈,然而鼻涕却流个不停,并逐渐增多,且多为脓涕,甚至有臭味,并伴有头痛、发烧、鼻塞、怕冷、不喜进食及全身不适等。慢性鼻窦炎多是将急性鼻窦炎错诊为感冒延误治疗而形成的。其表现是流黄鼻涕、鼻塞、痰多。轻者无其他症状,重者经常头痛、记忆力差、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口鼻中有腥臭气味。

治疗

预计治疗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感染性疾病以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鼻腔异物要及时取出,萎缩性鼻炎以综合治疗为主。
治疗方法

1、急性鼻炎

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暖,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进高热量的饮食,多饮水,使大小便通畅,以排出毒素。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可疑时,应用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对鼻塞者可用麻黄碱液滴鼻或喷雾,使黏膜消肿,以利引流。急性鼻炎中期,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法,切忌用力擤鼻,否则可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

2、鼻窦炎

治疗多以局部治疗为主,可鼻腔内使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局部热敷、短波热透或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炎症消退和改善症状。鼻腔冲洗、上颌窦穿刺冲洗、置换等可促进分泌物引流排除。急性鼻窦炎一般配合应用抗生素,慢性鼻窦炎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3、鼻腔异物

一经确诊应及时取出。不合作的患儿或取出困难的可在全麻下取出。

4、萎缩性鼻炎

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多采用局部和全身综合治疗。加强营养,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局部采用温热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以清洁鼻腔,去除脓痂和臭味;用鼻内滴鼻剂,以润滑黏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便于擤出;用1%链霉素滴鼻,以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和利于上皮生长。

相关药物
麻黄碱液、糖皮质激素、链霉素。

日常

护理原则

1、注意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寒冷天气外出戴口罩。

2、做好室内通风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患者尽量减少接触尘埃的时间。

3、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戒烟戒酒。

饮食

饮食建议

1、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如鸡蛋、牛奶、鸡肉等食物,可以做成肉汤、鸡蛋汤等食物食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可以补充水分。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等物质。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2、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预防

注意事项

小儿鼻腔塞入异物日久,也可出现脓性鼻涕。故对于小儿来说,鼻腔流出黄脓鼻涕,应检查鼻腔有无异物的可能。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