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症状
以过度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只有强刺激才可被唤醒,醒后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进入熟睡状态。
原因
1、重症急性感染
如败血症、肺炎、中毒型菌痢、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和颅脑感染(脑炎、脑膜脑炎、脑型疟疾)等。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1)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等。
(2)脑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脓肿等。
(3)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
(4)癫痫。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如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等。
4、心血管疾病
如重度休克、心律失常引起Adams-Stokes综合征等。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
6、外源性中毒
如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氰化物、一氧化碳、酒精和吗啡等中毒,还有毒蛇咬伤。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如高温中暑、日射病、触电、高山病等。
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感染、脑肿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伤、癫痫、伤寒、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甲状腺危象、黏液性水肿、低血糖症、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
就医
1、持续性加重的高热、寒战;
2、剧烈头晕、头痛;
3、严重恶心、呕吐;
4、谵语(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状态);
5、呼吸微弱,甚至呼吸暂停;
6、扑翼样震颤(手可像飞鸟扇动翅膀样不自主震颤);
7、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昏睡是指人处于熟睡状态,仅有强刺激才可被唤醒。若患者处于昏睡状态,或伴有以上情况,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家属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家属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1、患者多大岁数了?
2、患者什么时候出现的昏睡?
3、昏睡前有没有发烧?
4、昏睡前有没有疼痛?哪里疼痛?疼痛程度如何?
5、昏睡前有没有胡言乱语、乱写乱画等异常行为?
6、昏睡前是否大量饮酒或食用野生动植物?
7、患者既往是否有慢性肝病、肺病、糖尿病等疾病?
8、有癫痫病史吗?
9、患者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0、患者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11、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12、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3、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14、患者最近是否去过非洲?有没有被蚊虫叮咬过?
1、患者昏睡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患者的病情严重吗?
3、患者的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4、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5、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6、需住院治疗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
9、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10、患者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11、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12、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CT、MRI、脑电图、血常规、脑脊液等检查;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血气分析、血氨检测或免疫学检查等。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通常表现为意识部分丧失,对一般刺激无反应,对强刺激可有轻度反应,如移动肢体等,对答一般无法进行。
1、血常规
存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通常升高。
2、血涂片检查
适用于寄生虫病的排查。当患有寄生虫病时,血涂片检查可见虫体。
3、免疫学检查
有助于寄生虫病和病毒感染的诊断。
4、血氨检测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多有血氨水平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5、脑脊液检查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性疾病的诊断。
6、血气分析
肺性脑病时可见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标准碳酸氢盐和剩余碱的含量增加及血pH值降低。
1、脑电图
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昏迷睡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
2、CT或MRI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诊断
根据病史及昏睡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一般状态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患者的病史对昏睡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一些患者通过了解病史就可以得出可能的诊断或给进一步的检查提供线索。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肝性脑病、肺性脑病、酒精中毒、甲状旁腺危象等疾病。
1、发病过程急性起病者
多见于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中暑等;慢性起病者,多见于代谢性脑病(如肝昏迷、肺性脑病、尿毒症等)、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
2、伴发症状
伴有发热多见于颅内感染、感染中毒性脑病;伴有脑膜刺激征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伴有偏瘫多见于脑出血、脑梗死;伴有抽搐多见于高血压脑病、子痫、脑炎、尿毒症等。
3、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提示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史提示糖尿病昏睡、低血糖昏睡;肝病史提示肝性脑病;肾病史提示肾性脑病;脑外伤提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1、意识障碍类型鉴别
意识障碍可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
(1)嗜睡
嗜睡为程度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性睡眠状态,可被轻度刺激或语言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2)昏睡
昏睡患者处于病理性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在强烈刺激下(如压眶、摇动身体、大声呼喊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回答模糊或答非所问。
(3)昏迷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昏迷按程度不同又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昏迷。
(4)意识模糊
意识模糊较嗜睡程度深,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如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5)谵妄
表现为意识模糊、幻觉、错觉、定向力丧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见于急性感染高热期、肝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某些药物中毒等。
2、昏睡与昏睡病的鉴别
昏睡病是由布氏锥虫复合组造成的。
(1)早期
在采采蝇(又名舌蝇,多见于非洲)叮咬后1~2周,局部皮肤肿中心有红点。附近淋巴结肿大,数周可自行缓解。
(2)血行播散期
不规则发热和间歇发热,无热期颈淋巴结肿大,面部及足、外周关节水肿,胸背和腹部皮疹并伴多脏器损害。
(3)脑膜炎脑炎的晚期阶段
在发病后4周出现,表情淡漠无力、少动,行走时步态拖行,眼睑下垂、白天嗜睡。语言不清、双手震颤、有肌束颤动、以后不语不动进入整天昏睡而死亡。少数患者先有狂躁,以后转昏睡。
3、病因鉴别
(1)肝性脑病
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
(2)肺性脑病
多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
(3)酒精中毒
多有过量饮酒史,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谵语、躁动等,严重者会导致昏睡、昏迷、尿便失禁、呼吸抑制等。
(4)甲状旁腺危象
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受到应激后,症状可加剧,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多尿、失水、虚脱以及意识改变,甚而昏迷。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脑肿瘤行手术切除、糖尿病用胰岛素、低血糖者补糖、中毒者行排毒解毒等。
2、给予对症处理
昏睡患者应给予紧急治疗,以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须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跳。患者如有低血压、低血糖、缺氧、血中CO2潴留、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应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如患者的通气量明显不足,应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瞳孔散大,表示间脑受到挤压,应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的药物,如甘露醇等药物静脉滴注。
3、其他
预防并发症。
日常
1、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保持病室内清洁、温湿度适宜,限制探视、陪伴。
(2)严密监测意识及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疼痛反应以及全身情况、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等,并作详细记录。当出现昏迷加深、瞳孔进行性散大、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定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睡患者易使分泌物堆积,发生误吸,可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护理中应定时翻身、扣背、吸痰。
(4)吸氧
脑组织缺氧可加重脑水肿,使意识障碍加重。吸氧有利于维持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可预防潜在的并发症,如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
(5)降颅压药物
遵医嘱按时给予脱水降颅压药物。
(6)降低血压
在长期高血压病变的基础上,血压骤升、血管破裂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血压降至过低可造成脑供血不足,加重意识障碍。
(7)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严格记录24h出入量。静脉输液可维持患者水分及能量代谢的需要,保证重要脏器有足够的血流灌注,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8)鼻饲
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及水分满足机体的需要量,避免发生营养障碍,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并可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长期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
(9)保持大便通畅
如患者3天无大便,可遵医嘱给予缓泻药,并帮助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给患者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进行口腔、眼睛、泌尿系统、皮肤等的护理,防止瘫痪肢体肌肉挛缩、关节僵硬畸形。
3、健康教育
昏迷后患者常留有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还需继续给予细致的生活护理,同时教育患者坚持肢体的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可配合体疗、针灸、理疗等以助恢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指导家属掌握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方法。
预防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环境卫生,尽量消灭采采蝇滋生环境,避免锥虫感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