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的病因_新生儿吐奶的症状_新生儿吐奶怎么治疗_新生儿吐奶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是指婴儿在喂养后不久,将已吞下的配方奶或母乳从口腔或鼻腔里反流出来。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出现吐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吐奶通常在7~12个月左右自行消失,而病理性吐奶往往伴有其他表现,需要及时诊治。此外,喂养方法不当也可引起吐奶,多数小儿在改善喂养方法后会逐渐好转。

主要病因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喂养方式不当、疾病因素

常见症状

奶水从口腔或鼻腔反流

检查项目

血常规、大便常规、钡剂造影、B超、X线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科

症状

典型表现

1、常见症状

(1)呕吐前常有恶心,可吐出一两口,或连续呕吐数口。

(2)有时呕吐前往往无任何感觉,奶水或胃内其他内容物突然自鼻腔或口腔大量喷射而出。

(3)呕吐物可为乳汁、豆腐渣状奶或含有少量乳凝块,部分可含有胆汁、血丝等。

(4)呕吐物可有酸臭味。

2、伴随症状

对于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吐奶,可能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

(1)伴有腹胀。

(2)伴有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伴有发热、呕吐、腹泻、血便等。

(4)伴有胎粪排出减少甚至没有胎粪排出。

(5)伴有高热、意识障碍、昏迷、晕厥。

3、不同疾病导致病理性吐奶的症状

(1)羊水咽下: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被吞咽到胃中,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

(2)幽门痉挛: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呕吐是喷射性,因幽门括约肌并非持续性痉挛,故呕吐呈间歇性,并非每次喂乳后均有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偶有少量乳凝块,无胆汁,胃型及胃蠕动波及少见,触不到痉挛的幽门。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出生早期(一般2周内)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奶量的增加,呕吐次数逐日增多,吐出的奶量也越来越多。呕吐物是奶液或奶凝块,不含有黄色的液体,可带有酸味,吐出的量比吃入的一顿奶要多。吐过之后于婴儿又哭吵着要吃,但吃奶后不多一会又恶心、呕吐。婴儿会越来越瘦,逐渐成为一个皮包骨头、满额皱纹的“小老头”。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以腹胀、胃潴留为首发症状,随即出现呕吐、腹泻、血便等,呕吐物常带胆汁或咖啡样物,多数患儿发展病情较快,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升、黄疸、休克等。

(5)脑膜炎:呕吐呈喷射性,多为乳汁或乳凝块,无胆汁。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晕厥等。体检时可常有前囟紧张。

原因

总述

能够引起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有很多,新生儿的胃及呕吐中枢与成人相比都相对发育较差,因此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这属于生理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对小儿进行喂养时,喂养的量、喂养的方式不当时也会导致新生儿吐奶。此外,新生儿自身如果患有某些疾病也会引起该症状。

症状起因

1、生理性因素

(1)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置,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造成出口紧入口松, 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吐奶。

(2)新生儿的呕吐中枢发育不是很完善,吞咽肌群协调能力差。

2、喂养方法不当

(1)喂奶量过大、喂奶次数过多、喂奶前有较长时间的哭闹。

(2)奶瓶喂养时奶嘴的孔径过大、出奶过快,频繁更换奶粉配方,奶方温度和浓度不合适,喂奶时奶嘴内没有充满奶汁以致在吃奶的时候吞入大量的空气。

(3)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等。

3、病理性因素

比如胃食管反流、羊水咽下、感染(如肺炎、脑膜炎)、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

4、其他

产妇乳头内陷,可使新生儿吞咽下的空气过多,而容易出现吐奶。

常见疾病

胃食管反流、幽门痉挛、胃溃疡、贲门失迟缓症、肥厚性幽门狭窄、胃肠道梗阻、感染等。

就医

家庭处理

1、新生儿吐奶时,首先将其直立抱起,而后将其头倾向一侧,让奶水能顺利流出,不要使其头部向上仰起,否则奶水反而容易流入气管中。

2、如平躺时发生吐奶,应迅速将其头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出的奶水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婴儿呼吸不畅或面色变暗时,表示奶水可能已经进入气管,使其俯卧在大人膝盖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其咯出。如果仍无效,立即夹或捏刺激足底,使婴儿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空气。

4、观察婴儿的哭声和面色,如果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且面色发紫,要立即送医院。

5、轻微的吐奶,婴儿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但是家长要继续观察呼吸状况及肤色,对于能短期恢复的面色变化,不用过于担心。

急诊(120)指征

1、新生儿吐奶频繁、量大,伴有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突然喷射状吐奶,伴有高热、意识障碍、昏迷、晕厥。

3、出现其他危急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新生儿出现反复或持续吐奶。

2、呕吐物为豆腐渣状奶或含有少量乳凝块、血性液体。

3、呕吐物呈绿色、黄绿色或咖啡色。

4、伴腹痛、腹胀、腹泻。

5、伴哭闹不停、食欲不振、精神差、发热、皮疹。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进展性症状和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新生儿吐奶伴有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时,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症状轻微、病情稳定者,家长可带患儿到新生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新生儿吐出奶水后,家长要及时用纸巾或手绢将奶水擦拭干净,以免奶汁流到面部、脖子等处,引起湿疹。

2、给婴儿做好保暖措施,防止着凉,以免加重吐奶。

3、家长应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本人身份证、孩子户口本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给孩子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出现吐奶多长时间了?是持续还是间歇性出现?

2、您的孩子吐出的奶水量大吗?味道、颜色是什么样的?

3、您的孩子是否伴有发烧、食欲减退等症状?大小便正常吗?精神状况如何?

4、您的孩子几个月龄?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从出生到现在生长发育如何?

5、您的孩子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喂养?一天喂几次?一次大概喂多少?

6、您是否在孩子哭闹时喂奶?奶瓶的奶嘴是否过大?

7、您的孩子吃奶时呈什么姿势?吃奶后您是否给他(她)拍嗝?

8、您的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9、您的孩子最近有感染吗?

10、您的孩子最近有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吗?

11、您的孩子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12、您是否带孩子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接受过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由于小儿年龄比较小,家长可能会问医生以下问题:

1、我的孩子经常吐奶是怎么回事?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用注意什么?

3、情况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我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能治好吗?以后还会再发吗?

6、我的孩子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吗?

7、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钡剂造影、B超,必要时还需要做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个体发育情况、腹部有无肿块、肠鸣音的强弱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帮助判断患儿有无感染。

2、大便常规

了解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

3、脑脊液检查

是确诊脑膜炎的主要依据,帮助诊断吐奶是否由脑膜炎引起。

影像学检查

1、钡剂造影

可以观察食管形态、食管动力改变和胃食管区解剖形态。可判断是否有食管反流,以及食管狭窄、肠旋转不良等。

2、B超检查

可观察下括约肌开放、胃内容物向食管远端移动、消除反流物情况、食管下括约肌的关闭、腹内食管的长度、反流持续时间及胃食管夹角等。

3、腹部X线检查

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食管24小时pH监测:可反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频率、时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状态和反流与临床症状、体位、进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如果新生儿体重生长良好,没有不适的表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可考虑为生理性吐奶。新生儿吐奶量大,而且频繁,或同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等症状,可考虑存在病理情况。

诊断依据

1、羊水咽下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被吞咽到胃中,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

2、幽门痉挛

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呕吐是喷射性,因幽门括约肌并非持续性痉挛,故呕吐呈间歇性,并非每次喂乳后均有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偶有少量乳凝块,无胆汁,胃型及胃蠕动波及少见,触不到痉挛的幽门。钡餐造影检查可在较长的观察过程中见到幽门松弛时胃内容暂时排出现象。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出生早期(一般2周内)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奶量的增加,呕吐次数逐日增多,吐出的奶量也越来越多。呕吐物是奶液或奶凝块,不含有黄色的液体,可带有酸味,吐出的量比吃入的一顿奶要多。吐过之后新生儿又哭吵着要吃,但吃奶后不多一会又恶心、呕吐。婴儿会越来越瘦,逐渐成为一个皮包骨头、满额皱纹的“小老头”。腹部触诊摸到幽门包块,B超检查检查可见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直径≥15mm、幽门管长度≥18mm。钡餐造影检查可见胃扩张,钡剂通过幽门障碍,胃排空时间延迟。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常以腹胀、胃潴留为胃首发症状,随即出现呕吐、腹泻、血便等,呕吐物常带胆汁或咖啡样物,多数患儿发展病情较快,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升、黄疸、休克等。大便常规潜血阳性,X线检查结果可见肠壁有气体或气泡。

5、脑膜炎

呕吐呈喷射性,多为乳汁或乳凝块,无胆汁。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晕厥等。体检时可常有前囟紧张。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白细胞总数明显的升高;脑脊液检查结果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升高。

鉴别诊断

1、溢乳

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呛奶

是由于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治疗

预计治疗

引起的新生儿吐奶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喂养不当引起的吐奶,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对于由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吐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对于喂奶过多、喂奶姿势不当等喂养方式不当所造成的吐奶,采取正确的喂奶方式即可。

(2)吐奶后,应及时垫高患儿头部或抬起上身,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

(3)频繁吐奶者,可能需要遵医嘱禁食。

2、原发病的治疗

对于由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吐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胃食管反流:可使用多潘立酮、红霉素、西咪替丁、蒙脱石散等药物。

(2)幽门痉挛:可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相关药物

多潘立酮、红霉素、西咪替丁、蒙脱石散、阿托品

预后

一般预后

生理性因素、喂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吐奶,经过合理调整,一般预后良好;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吐奶,经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改善症状。

日常

护理原则

1、及时将吐出的奶水清理干净,避免奶水流入耳朵里引起中耳炎。也防止奶水流到面部、颈部引发湿疹。

2、新生儿吐奶后不要立刻喂奶,等到其精神慢慢恢复正常,有喝奶的欲望时再喂奶,但是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或更少。

3、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婴儿,要让其竖直趴在大人肩上,再用手轻拍背部,让他打嗝,排出吞入胃中的空气。

预防

预防措施

1、适量喂食,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每隔3~4小时喂1次奶比较合适,不要频繁喂奶,以免婴儿因胃部饱胀而吐奶。

2、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中间应暂停片刻,以便婴儿的呼吸更顺畅。

3、配方奶温度、浓度要合适。奶嘴开孔适中,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呛奶。

4、在喂奶时,要让婴儿的整个嘴含住整个乳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吸入空气。用奶瓶喂时,应让奶完全充满奶嘴。

5、喂奶姿势要正确,让婴儿的身体保持一定的倾斜度(45°)可以减少吐奶的机会。

6、婴儿躺下时,可将上半身略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位,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喂奶后,不要让婴儿有过多的运动,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婴儿。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